作为一名近期北京返济人员,今早,我的手机被新增济南两例本土确诊的消息刷屏,老实说,是有一些紧张的。去北京时,北京还没出现本土确诊病例,但已在疫情管控上非常严格了,需要48小时核酸证明才能上高铁,住央视的内招酒店,还需要北京本地的核酸检测报告,到央视大楼,每进一次,都需要看核酸检测证明,所以,隔一天都要去做一次检测,健康码时时显示阴性,以至于整个人似乎都变阴了,得吃几个大白腰才能恢复点阳气。
即便如此,病毒还是防不胜防。不管是在冬奥会即将召开的北京,还是在很久都没有本土确诊病例的济南。
尽管我不是医学专家,也不是防疫工作人员,但我相信,济南,完全经受得住这次考验。
首先,有近期那么多城市的防控经验,济南应该不会出现太大的漏洞。这不是说济南可以照抄作业,而是 大家共同面对一道难题,题目叫德尔塔或奥密克戎,经过了几个人的反复演算,不但有了答案,还留下了有对有错的过程,有了这些参照,济南相对要容易些。
其次,济南本土确诊病例的感染源头非常清晰 ,是和北京的本土确诊病例有过密接。要知道,前几天,北京出现本土确诊病例时,一两天后才从国际邮件中发现阳性。之前的西安,一开始几乎是各种混乱之中,理不出头绪,通过几轮的传播再传播,最后只能封城。
最关键的一点,是济南的迅速反应 。从公布流调记录,到各个部门的紧急动员,这座城市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应战,充分显示了济南效率。我看到一位山东大学口腔医院的朋友发朋友圈:上午8:49分济南市发布紧急协查公告,十分钟内护士长群发布通知,一小时内全部护理单元收到消息并落实三级预检分诊,核查行动轨迹,增加旅居史问询。医院内部立即通知全员核酸检测,排查行动轨迹,暂停外出审批。她感叹说:“迅速反应与合理措施真的是每个市民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另外,在出现本土疫情之前,济南还多次做了应急处置演练,通过模拟突发病例展开行动,检验自身应对疫情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未雨绸缪。
更让人感到踏实的,是济南在疫情防控政策上,并没“一刀切”,也没有层层加码。 回济南前,我担心会成为“恶意返乡”,特意打电话向街道咨询,工作人员非常热情,仔细落实了我在北京的所属街道,确定没有在中高风险地区,就说凭核酸检测证明坐车,回来再做一次核酸检测即可。
济南速度,就是人的速度超过病毒传播的速度;济南温度,就是人心的温度提升了冬天的温度。
最后,看了这两名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我觉得货车司机真是挺不容易的,起早贪黑地奔波,在外面吃饭,也就塞个包子、啃个烧饼。所以,一定别埋怨他们坐过公交车,他们平常一定是只坐公交车,为了省点钱,赶末班车回家,挤早高峰上班,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也是千万人的生活。
祝他们早日康复。
相信济南平安。
看了点“ 在看”,点了真好看。
转发朋友圈, 更多朋友看。
所发文章,多为原创
更新缓慢,保证质量
喜欢作者,欢迎赞赏
如有意见,请多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