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霞(左二)疫情期间在一小区值班
“说实话,我真的喜欢医生这个职业,可以帮到很多人。而且我对我自己现在的工作感到满意。”8月18日,“中国医师节”的头一天,天眼新闻记者来到贵阳市观山湖区碧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访,中心全科医生杨万霞表达了自己对待工作的观点和态度。杨万霞今年34岁。9年前,她应聘到这里上班,这一上就是9年。此外,她同时也是金关社区服务中心的医生。这9年,当曾经和她一样扎根基层医疗机构的一些同学感到迷茫,陆续选择离开去寻找新的发展天地时,她却在这里通过学习、总结、提高,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刚脱下防护服的杨万霞
基层医生的忙碌
记者到达中心时,大概在上午10时左右,刚和杨万霞聊两三分钟,她的手机铃声不时响起,大多是一些患者在拨打她的电话咨询一些情况,她总是耐心地给他们解释。杨万霞说,这已经是她最不忙的状态。谈话间,时不时有患者进来看病。
杨万霞在接诊一个住在附近的56岁大姐背着她的孙子走了进来,杨万霞询问得知,孩子8个月,拉了10来天的肚子,曾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住过一个周的院。最近有点反复。杨万霞给她检查后给孩子开了一点药,叮嘱她把家里有的益生菌给孩子吃一点。并提醒她给孩子多喝一些糖盐水,就是烧开的开水里,加一点盐、一点糖。给孩子喂奶粉时少食多餐,以前一次喝200毫升的,现在每次喝100升左右。大姐满意而去。随后,她还较为仔细的给一位将进入高中的女生讲了要体检哪些内容。
后来,一位患者对楼上另一位科室医生开出的检查项目看不懂,找到她,她也帮她看一下,并且还亲自打电话给那位医生核实。记者注意到,她与病人交谈时,始终面带微笑。
“你看嘛,我们社区医院就是杂事多,很忙!”杨万霞笑着说。杨万霞回忆,他们4个医生,在周末时一个人值班时,常常会接诊二三十人以上。最多的时候会达到50以上。她自己最多的一天是接诊了70多个病例!“有些是小病,检查起来很快。”她解释说。“管得宽”的社区医生
为老年人讲解一些注意事项
在杨万霞就诊科室的墙上,贴着全科医生的职责。实际上,杨万霞的工作范围甚至超过了这些。
杨万霞介绍,诸如内科的呼吸道疾病,感冒发烧、肺炎、咽炎这些,是常见的,他们处理得非常多,而一些不太严重的外科包扎这些,也是时不时遇到。心血管疾病这些也会遇到。远不止这些,辖区学校学生的入学体检,老年人的体检等等。
对于住在社区的来年人来说,对高血压、糖尿病这些的筛查和诊治,当然也是常见的,需要长时间的监测和处理。
对于排查出来的疾病,有些需要转院到贵医附院、省医、金阳医院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要尽力负责协调。有一些紧急的病例,120的车派不过来的时候,他们还会自己驾车把患者送过去。
她还记得,有一次,一个73岁的阿姨在女儿的陪伴下来服务中心输液,有脑梗史。他们给她和其女儿说明,输液时有可能导致脑梗复发。其女表示认同。
输液中,这位老阿姨果然再次复发脑梗。情况危急,她就开车把阿姨和她的女儿一起送到金阳医院,并协助她通过绿色通道,及时得到救治,经过半小时的溶栓治疗。后来检查,阿姨的病几乎没有留下后遗症。家属对她们一再表示感谢。
我用微能温暖病人的心
杨万霞(左一)在新冠疫情严重时在贵阳火车站值班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杨万霞真的对自己职业的热爱,为病人看病、检查、开药,始终非常认真而且热心,面带笑容。当病人满意的离开后,她才喝一口水,享受自己的这个诊疗过程。
杨万霞介绍,自己出生于遵义市桐梓县的一个边远农村,高考前,自己就立志要当一名医生,这样容易就业,也能帮助到更多人,包括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自己成绩一般,所以重点考虑了大专的志愿。但是填什么专业不清楚,后来看到临床医学这个专业招的人多,很多医学院校也都突出这个专业。于是就填了这个专业。
碧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入学后,她还记得第一次上解剖课,当其他同学面对福尔马林泡着的尸体,“哇哇”地吐时,她没有吐,坦然地解刨,并认真观察人体的各个部分。所以自己大学几年,感觉自己还是学到了一些专业知识。
大学毕业后,很多和她一样的人都首先选择了在基层医疗机构就业。但是两三年后,她了解到一些同学受不了基层工作的枯燥和繁琐,感觉没有什么前途,于是离开了。
她不一样,自己认真的学习,在工作中认真的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诊治水平。她告诉记者,自己之前在省医学习了大半年,自己感觉收获很多。
9年过去了,自己逐步得到了很多患者的认可,尤其是很多社区居民特别是很多老人,都把自己当做自己的儿女一样信任时,自己也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有成就感。
“如果可以,我会在基层一直干下去,高高兴兴地干下去。希望我的微笑和服务能温暖病人的心,为我们社区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好我自己的本职工作。”
03-31 来源:未知
04-16 来源:未知
04-17 来源:未知
05-17 来源:未知
05-23 来源:未知
05-26 来源:未知
05-26 来源:未知
06-24 来源:未知
06-25 来源:未知
07-07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