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因发病隐秘,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大会持续上升,目前已席卷全世界各个角落,无情吞噬着患者的健康以及家庭的幸福。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不断攀升,多国已将该疾病列入重要的公共卫生管理议题之一。
但是,阿尔茨海默病尚缺乏治疗的手段,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郭起浩接受采访时表示:“认知功能下降是阿尔茨海默病能早观察到的前兆。我国认知功能下降人群日趋庞大,如果忽视对这类人群的早筛与干预,或将引爆社会的‘痴呆危机’”。
“痴呆危机”或将引爆,病耻感、认知误区是主要因素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大脑神经元持续受损,导致包括思考、学习和记忆等认知功能下降、减退,直至进入痴呆,丧失一切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往往死于各种并发症。
近年来,这种致命疾病的患者人数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据《2019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统计,世界上每3秒就会多一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全球患病人数已有5000万人,到2050年将达1.52亿人。而中国是全球患病人数多的国家,占全球的25%,目前已经超过1000万人。
令人担忧的是,患者病耻感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程度低、就诊率低、接纳医治占比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大规模对该疾病态度调查显示,遍布155个国家的7万名样本中,有超出85%的老年痴呆症病人表示,在社交活动中觉得“被忽略”、“被抵触”,并且在有全国痴呆症计划和宣传活动的国家,即便意识到自己有问题时,仍然会推迟寻求帮助。报告显示,60%的家庭回避谈论患者的病情。不少临床医生反映,患者得知病情后产生病耻感,从而回避交流、脱离医院治疗,导致病情加速。
此外,公众对疾病的误解和忽视也是阿尔茨海默病无法被早期干预的重要原因。2019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85%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认为老人记忆下降是自然衰老过程,没有必要治疗而延迟就诊。。而一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痴呆”阶段,会失去自理能力,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贾建平教授及其团队在《阿尔茨海默症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疾病负担的重新评估》论文中指出,在阿尔茨海默症的疾病负担中,门诊费、住院费等直接医疗费用仅占总花费的32.51%,剩下的67.49%均为非直接医疗费用,包括就医的交通住宿费、家庭正规护理费以及照护者的精神痛苦和意外受伤等。2015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年人均花费为19144.36美元(约合人民币13万元),我国阿尔茨海默症所致社会经济负担总额达到1677.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406亿元)。预计到2030年,我国阿尔茨海默症经济负担将达到2.54万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约17万亿元)。
在承担高额经济负担的同时,照料资源稀缺也将成为未来的社会问题。
“专业护理机构相对较少,如果有的话也比较昂贵,一般养老机构(一个月)四五千,如果对失智症专业照顾的话基本上是(一个月)一万上下,所以很多老人没法承担这样的费用。”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张楠表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照护,不仅仅是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目前中国老龄化速度正在加快,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的人群将越来越庞大,如果没有及时意识到早筛的重要性,可能会引爆社会‘痴呆危机’,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冯起浩补充道,中国将在2022年时正式进入老龄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以上。与此同时,高发于65岁以上的阿尔茨海默病也正以每年新增30万患者的速度爆发式蔓延。据估计,到2050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将超过4000万人,超出加拿大总人口。
避免痴呆“束手无策”,认知功能下降亟需早辨别、早干预
据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病程主要分为三大阶段:开始阶段,无法观察到明显症状,但大脑已发生诸如A?沉积等病理变化;第二阶段,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第三阶段为痴呆阶段。
“早辨别、早干预”是医学专家对延缓疾病的一致建议。张楠表示,阿尔茨海默病要特别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让病人尽量维持在轻中度的水平。北医六院记忆中心主任王华丽教授也有同样的建议,她认为患者和家属应该在发现任何有关症状时就进行专业筛查,以尽早确诊和治疗,“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来说,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信息时明确指出,患者和家人应知晓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迹象,加以积极预防干预。
03-31 来源:未知
04-16 来源:未知
04-17 来源:未知
05-17 来源:未知
05-23 来源:未知
05-26 来源:未知
05-26 来源:未知
06-24 来源:未知
06-25 来源:未知
07-07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