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8日,晋煤集团总医院(医疗集团)举行改革重组签约仪式。仪式上宣布,新里程医院集团旗下医院管理平台北京国科新里程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控股投资晋煤医健。晋煤医健旗下有晋城市最大的三甲医院晋煤总医院、6家二甲及一级医院、1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总床位数约2000张,总职工人数约2300人。
新里程医院集团首席执行官林杨林与晋煤集团副总经理曹建平在晋城市晋煤总医院签下字,宣布战略投资山西晋煤集团医疗健康有限责任公司。
2019岁末,又一家三甲国企医院宣布改制。让沉寂了许久的“国企医院改制”再次回到舆论中心。
社会资本办医热潮涌动
公立医院改革规模受限,社会资本办医迎来发展空间。
健康中国“2030”上升为国家战略,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健康需求持续增长。公立医院难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当前,公立医院占主导地位的趋势不会变,并将在基本医疗领域发挥主要作用;但新医改打破原有医疗服务体系,公立医院规模受到控制,公立医院的数量呈下降趋势。
信息来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2017.5)》
社会资本办医获得支持,社会资本办医进入黄金期。
国家十年内陆续出台政策鼓励、肯定社会办医,放宽准入条件,优化发展环境。
波士顿咨询公司在2018年发布的社会办医报告中用数据描述了这种“井喷式增长”。该报告称:自2012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医疗机构投资的交易金额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0%,增长约50倍。尤其在2015-2016年期间,交易数量持续创下历年新高。
社会资本办医比重逐步上升,并将在非基本医疗领域大有作为。截至2018年底,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达到45.9万个,占比46%;社会办医院数量达到2.1万个,占比63.5%;社会办医床位、人员、诊疗量占比均持续增长,但数量的增长并没有带来诊量的增加和经营状况的改变。预计2020年非公立医院床位占比将上升8个百分点达到20%。
社会资本办医破局发展时不我待。
随着2020年的大限近在眼前,可改制的优质国企医院越来越少,几大医疗集团再难靠跑马圈地改变竞争格局,投资后的管理才更见真章。
国家整体政策支持
当前,区域发展红利——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政策利好不断释放。在资方眼中,国企医院所处地方的小环境,至关重要。比如,所在城市GDP是否正向增长、人员是否正向流入、城市发展是否有经济支柱,是决定医院收购能否完成的区位条件,这恰恰是很多国企医院面临的困境。而对于条件相对较好的国企医院,也已在众多政策利好支持下成为资本角逐的对象。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励放宽准入门槛,将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纳入医保定点,从“医保支付”这个关键点上表现出对非公医疗的接纳。
2017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2017年第44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社会力量办医能力明显增强,医疗技术、服务品质、品牌美誉度显著提高,专业人才、健康保险、医药技术等支撑进一步夯实,行业发展环境全面优化。打造一大批有较强服务竞争力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形成若干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健康服务产业集聚区,服务供给基本满足国内需求,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新格局。
2017年8月,国资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2018年底前,完成企业办医疗、教育机构的移交改制或集中管理工作;同时,《意见》给出了4种剥离路径:其中,1/3关闭撤销,或转为企业内部的门诊部;1/4移交政府,包括移交给地方政府成为公立医院,移交给当地公立医院,少数移交给地方组建的平台公司;1/5由国家认可平台资源整合;1/6引进社会资本,重组改制。大部分国企医院更加倾向的是政策留出的1/6社会资本参与改制的空间。
2018年3月,国资委、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独立工矿区剥离办社会职能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大型独立工矿区企业办医疗机构应尽可能移交地方政府、专业化机构或企业管理,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应予以撤并,从2019年起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医疗机构提供补贴。
03-31 来源:未知
04-16 来源:未知
04-17 来源:未知
05-17 来源:未知
05-23 来源:未知
05-26 来源:未知
05-26 来源:未知
06-24 来源:未知
06-25 来源:未知
07-07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