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不松劲 公益宣传随处可见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各社区街道、小区门口、交通要道纷纷拉起创意又醒目的海报横幅。在江头街道,人行道防护栏边悬挂着“一手抓防疫不放松,一手抓经济不动摇”的标语,与当下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双管齐下的情况正相适应;中山公园的公厕里,张贴着“勤洗手,讲卫生,团结一致,渡过难关”的海报;新景园、中铁财富港湾小区、永同昌大厦等小区商厦入口处满是防疫宣传海报。“防护第三招,打喷嚏的正确方式”“怎样延长口罩的使用寿命”……地铁、公交车上,相关公益广告也不绝于耳。市民邹先生告诉记者,等车时观看这些公益广告,让他学到不少新知识、小妙招。“碎片化时间被利用起来了,回家后还可以教给家人。”邹先生说,单位、小区门口也张贴了不少相关宣传告示,同步更新厦门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的多个通告,既便于及时了解最新资讯,也让他对抗击疫情有了更多信心。
厦门防控疫情不松劲,宣传力度持续加大。在有效问卷中,82.7%表示经常看到有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公益广告宣传,96.5%表示知道本市开展了提倡注意公共卫生、关爱特殊群体、参与社区防控等文明抗“疫”行动,此外,还有94.2%表示知晓我市开通的免费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充分的宣传、科普,不仅增强了市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加强了对健康理念和防控知识的了解,教育人们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更引导人们保持积极乐观、理性平和的良好心态,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
主动配合防疫工作 身体力行用爱暖厦
春暖花开,走出家门,人与人之间的交互频率也随之增加,主动配合防疫工作,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大家。SM城市广场入口处,三三两两的行人戴着口罩,排队依次走向安保人员接受体温检测;从天桥走向马路对面的SM新生活广场,在入口处也要接受一次体温检测;选定一家餐馆用餐,进门前要检测体温,并实名登记用餐人信息……对市民来说,每天接受频繁的体温检测已经成为家常便饭。98.7%的有效问卷也认为,周围的人在疫情防控期间能遵守“按规定佩戴口罩”“主动接受测温”等规定。
为了方便统一处置每日产生的大量废弃口罩,我市环卫部门在公共场所投放了专门的垃圾桶作为废弃口罩回收点。记者走访中发现,在一些垃圾投放点,一些橙黄色垃圾桶的桶盖上开了一个拳头大的孔洞,桶身上贴有“废弃口罩投放专用桶”的标签,为防止废弃口罩造成二次污染和方便管控,桶内套着黑色塑料袋,桶盖也被锁上了。在金山街道一小区内,居民林先生说,他和家人会把使用过的口罩按照宣传告示中教授的方法叠好,剪破后扔进专用桶中,“平时也看到不少邻居这样做,这样大家都放心。”从问卷统计结果来看,81.9%的有效问卷表示,自己和周围的人会将用过的口罩投放到废弃口罩专用桶中。
不仅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不少市民还身体力行、守望相助、用爱暖厦。捐款捐物、聚合社会之善为困难群体送去关心关爱,为辖区内医学观察人员、居家隔离人员及困难群众提供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代购代送生活及防护用品、测量体温、心理援助……这些身穿红色马甲的爱心志愿者,让感动厦门的红无处不在。而在本次调查中,86.3%的有效问卷也表示曾参与过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推广践行文明餐桌 分餐公筷广受认可
大家围坐一桌,其乐融融地共享美食,这是我国传统的饮食方式,体现了亲人朋友间的和睦亲密。然而在菜碟中挑挑拣拣、给他人夹菜、吹凉食物喂孩子等行为,却给病毒传播带来机会,尤其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筷来箸往间更有可能打开病毒扩散的方便之门。
为了防控疫情,我市各餐饮门店纷纷响应号召,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记者走访中观察到,不少堂食的顾客们直到餐点配齐才摘下口罩吃饭,餐毕又立刻拉起口罩。在江华社区,街头巷尾的小吃店门口都贴出社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告示,“未戴口罩者禁止入内”,店内的店员也都佩戴着口罩。在SM城市广场、万象城、中华城等商场内,一些餐饮品牌店门口也摆出告示,要求顾客配合佩戴口罩、测量体温、登记实名信息,切勿3人以上同桌进行聚集性堂食。其中,中华城内餐饮门店张贴的堂食须知中还特别要求,“提倡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
03-31 来源:未知
04-16 来源:未知
04-17 来源:未知
05-17 来源:未知
05-23 来源:未知
05-26 来源:未知
05-26 来源:未知
06-24 来源:未知
06-25 来源:未知
07-07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