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际布克奖上,我国文坛魔女遗憾败北,这
2019-05-25 15:23来源:
未知
评论
英国伦敦5月21日,2019年国际布克奖揭晓。两个月前,评委会曾经发出入选的长名单,在13部入围的作品中,我国“文坛魔女”残雪的作品《新世纪爱情故事》格外亮眼,风光入围,原因就是评委会主席Bettany Hughes曾特别提到残雪的作品:“超现实色彩的中国火车旅行”。能受到这样的“特别关注”自然证明着不一般,就当读者们翘首以盼的时候,一位阿曼女作家犹如黑马一样摘得桂冠,她就是阿拉伯语地区的Jokha Alharthi。
这位来自阿曼的女作家凭借着她的小说《Celestial Bodies》(中文名《天体》)获此殊荣,同时她也是第一次获得该奖项的阿拉伯语作家。由于国际布克奖只有英语作品才能评选,因此外语作品想要参选就必须要有英译本。众所周知由于每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一个好翻译无疑对着作品传播有着积极作用。也因此,这位阿曼女作家和她的翻译共享了5万英镑的奖金。
布克奖被认为是当代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也是世界文坛上影响力最大的奖项之一。而国际布克奖正是布克奖从2005年开始增设的一个奖项,含金量也非同小可。国际布克奖刚开始的时候是一个终身成就奖。它评选的是候选人的全部作品,不是某部作品。但是从2016年开始,它就变成了评选候选人的一部作品。它和布克奖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一般布克奖要求作品的第一次出版时,语言要是英语。而国际布克奖不一样,只有作品有英文译本并且在英国市场出版即可。
有趣的是,今年的入围作品可以说是“别样”的激烈,进入到最终名单的六位作家中,其中五位都是女性作家,这在以往的任何奖项中都是不常见到的。小说《天体》主要讲的是一个阿曼乡村里,三个姐妹的家庭在后殖民时代的转变。折射出了阿曼从一个奴隶贸易中心走向现代化,所走过的风风雨雨。其实这类的作品在国内文坛也是屡见不鲜,中国西北的陈忠实将半个世纪的历史变化融入到一部《白鹿原》当中,一向被认为是民族的秘辛。
作为获得2010年阿曼最佳小说奖的作品,《天体》让阿曼走到了世界读者的眼中,在这么一个主流文学几乎找不到地方,一部《天体》让人们了解到阿拉伯世界。普遍认为,对于描写阿拉伯世界,其他英语作品中或多获少会带有欧洲人的色彩与“偏见”,而这次来自于本民族的《天体》,让世人和读者都能从中窥探真实的阿曼社会。可见,文学是了解一个民族,了解风俗文化的最佳途径,语言有着国界,而文学的魅力是没有国界的。
遗憾的是,属于我们的文学却迟迟未能在国际布克奖上崭露头角。在国际布克奖上走的最远的,也并非是残雪,而是在国外最受欢迎的中国当代作家阎连科。2011年的时候,王安忆、苏童曾经进入到最终名单中,但都与之失之交臂。过了两年,阎连科又进入到最终名单中,但又走了他们两个的老路。
不过后劲强劲的作家不会“放弃”,三年之后,阎连科《四书》卷土重来,被布克奖再次看中,只不过这才又铩羽而归了,与这次的文坛魔女残雪结局一样。诚然,汉语言有些很明显的魅力是不能用英文所翻译出来的,但既然屡次入围,属于中国作家自己的文学大奖,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