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重新开发的十八梯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游玩,在大获欢迎的同时,质疑声也接连不断。
那么,关于“新十八梯”到底有哪些质疑?
其中最具代表性、与你我生活关系最紧密的是什么?
01.
第一问:为什么会写“十八梯”?
“十八梯”离我很近,其前世今生我也较熟悉,
晚饭之后,我散步闲游都去了多次。
自今年国庆节开街以来,听到和看到的都是一些喜欢凑热闹的吃瓜群众式的杂碎纷乱的主观吐槽,很少见较体系的客观深入的洞察评论。
(新十八梯街景。)
哪怕身边做建筑、地产和商业的朋友们,大都观点模糊或语焉不详。
对建筑和商业有浓厚兴趣的我,一直都想闲暇之余对重庆几大知名商业建筑,做一系列带鲜明观点的交流评论,以梳理和记录自己的洞察与思考。
关于就从“十八梯”作为开端吧。
02.
第二问:“十八梯”为何被众人吐槽?
对于十八梯而言,那些一来就说“不是以前那个味儿”的人,一般都是说外行塞话的胡诌八扯者。
我们可以不予过多理会,但近些年来中国城市也确有“千街一面”老旧街区改造的媚俗诟病。
如今盛行的多用于商业功能的老旧街区修复、改造或复建建筑,许多人喜欢把它称为“商业古街建筑”,而我更愿意定义它为“在地文化建筑”。
(新旧十八梯对比。)
因为只要重建,就不可能“古”了,而是新。用新的建筑语言和技法抓住曾经的在地文化元素和意味的现代建筑。
所以,除了真正的文物古建必要之外,机械秉承“修旧如旧”的设计思维才是造成“千街一面”的根本原因。
也不难理解会让许多人遗憾、失落和吐槽了。
03.
第三问:什么才是真正的“在地文化建筑”呢?
应该是——抓住该地该域故在的文化要素精粹和地势地貌自然资源禀赋特性而打造的独特建筑。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以为重庆真正的有此开拓引领示范的标杆项目是:重庆天地“高村低村”和长嘉汇“弹子石老街”。
(弹子石老街。)
也从这一层面上比较,十八梯根本就没有超越它俩。
立体山城最应该出彩的其实是独特经典的坡地建筑,而十八梯又承载了太多的母城文化积淀的热望与期待。
显然,从已开街部分的建筑设计与打造看,它并没有十分亮眼地做到承载、萃取、超越、出彩、奇趣、惊艳…的效果。
04.
第四问:为什么无障碍设计缺失严重?
不要给人辩解:以前的十八梯都是爬坡上坎,为了尊重原型原貌,你是推倒重来。
直行通达每同一高差水平层的电梯,有没有?无障碍设计和人性化考虑,你有没有?
仅有的两三部单抛扶梯都是摆设,全处于停用状态。
都二十一世纪了,还有如此非人性的低级欠缺,不能不说是一大反智性硬伤。你会叫那些推婴儿车的、带老人来的,感受如何的真切体验?
(新旧十八梯对比。)
05.
第五问:什么才是合理的人流导向规划?
你去直观感受:主线一坡梯坎下来,人满为患,像逛磁器口。
动静流线紊乱,人流导向迷糊,区域冷热失衡,空间层次不够丰富巧妙,层叠递进迴转阻滞,进退连接循环失序。
几级旁支小巷,稀拉几个人,像无头苍蝇窜进来,总觉撞进迷宫迷路的恐慌,急于回归主线。
典型的造成人群聚散不均,区域冷热不和的状态。
动静冷热,当然也与业态布局相关,但建筑与硬件设计直接提供人流诱导的基础条件,冷区聚不来人,静线让人停不下来。
这是规划设计者对人性心理、商业特性及人流模拟推研,功夫不深的表现。
06.
第六问:为什么商业坪效的均值性、游客聚散的均布性弊端之多?
这一点当然与上一条密切相关。
人流即商流,即坪效价值的体现,是衡量商业建筑区块功用与效率价值的指标。
能把二楼坪效价值做得比一楼高,顶楼坪效比一二楼还高,那才是大内高手的功力。
这需要空间层级动静线路、剖面结构深研分析与层叠进退迴转的巧妙构思。如有不懂不会,入门学习,请去长嘉汇。
但我以为,对于重庆这种坡地和崖体建筑条件优越,自然及景观资源丰沛的城市,做一个优秀的此类在地文化建筑设计师或一位真正懂行的项目主研策划人,这应该是最基本的必备学养。
显然,“十八梯”的设计主刀人和打造主导者的水准表现欠火喉。
(十八梯动线图。)
07.
第七问:为什么基础配套设施有所缺失?
由于停车场似乎尚未完全开放,也未开车入库体验,并且花街子车行道周围功能区建筑尚未建成开放。其设计的合理性、机巧性,有待商榷验证。
仅凭目测洞察与思考,几可预估判定:停车场设计欠聪明和高级,车行道极易造成项目整体功能区块的割裂分隔,人流导向更加混乱不清,极大可能出现整体项目商业坪效“外围边缘化,中部又陷塌”的格局。
08.
第八问:为什么人性化细节处理如此粗糙?
人性化细节处理是考验项目档次、直观感受和体验、口碑和生命力的重要精微指标。施工拖延开街匆忙的项目,往往细节毛糙。
“十八梯”初体验的细节瑕疵和缺憾比比皆是。
比如:原味保留的石阶坑洼不平,步感难受,步距高差失理,极易造成扭脚;
偏街窄巷、路宽间距的尺度拿捏欠合理;
轨道交通站口连接的科学性、便捷性尚需深挖;
对空间场域里的人性心理,好奇探幽与偷懒取巧的天性利用在上下扶电梯设置和动静线诱导设计考虑中运用粗浅…
不一而足的细节瑕疵,不作深表。
(实景图。)
09.
第九问:“十八梯”在地文化与人文精神的意象符号是什么?
这一点,对于如此具有标识性意义的知名项目,承载太多期待与热望的重要在地文化建筑,是必需应有的!也是非行家里手根本看不到或忽略表达的。
建筑作品也是一部艺术作品,有谋篇布局,讲魂讲境界,讲人类精神意象的符号呈现。
“形可散而神不散”,精神意象的符号意义,在阅读与体验中也会谙自领会或逐渐沉淀呈现。
“洪崖洞”的意象符号是什么?——千与千寻,吊脚楼;
“长嘉汇弹子石老街”的意象符号是什么?——“鹿”(禄福寿)九阶十景聚焦聚点的开埠文化教堂与富家大院;
“重庆天地高村低村”的意象符号是什么?——粮库与近代工业风。
你们说:“十八梯”的意象符号是什么?——“贫民窟”?七扭八拐的石梯?窄僻的街巷?笼统的“大杂烩”?…
10.
尽管“十八梯”还未全部建成呈现,反正我还未领会明白。
“十八梯”也在宣称“七街六巷”,你的在地文化与人文精神的意象符号,请聚焦聚点,来清晰和高级一点儿吧.
毕竟它也曾是重庆人感怀难忘的一隅“精神故乡”。
(曾经的十八梯。)
本文整理自十八梯人潮汹涌,为何饱受争议?文章评论
各位朋友,请识别上方二维码,
关注白衣海盗。
1.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