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少为人知的宁夏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宁夏历史,我是阿威!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宁夏风情!
《大银川传奇》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
银川市向东约三十里,就到了黄河边,那里有潺潺的黄河(很平静,不像印象中的那种咆哮奔涌的黄河),茫茫的沙丘,横垣的古长城,还有落寞寂寥的古渡口!风光别具一格,这里发生的众多历史,就如同这片土地上的一颗颗明珠,闪耀的璀璨!有的在史书中大放异彩,有的却被黄沙所掩埋,有的成为一个个传说和故事,被当地人口口相传!
有河就有渡口!“九曲黄河万里沙”,自古以来,黄河的渡口更是多不胜数。不同的渡口都有其不同的故事。虽然说如今的絮都渡口都已经被各种各样的公路桥梁取代,但是,并不影响它们故事的流传。很多渡口甚至成为了一方风景名胜。
在宁夏境内,也有很多渡口,据载,明清时期的宁夏境内,就有十六处渡口,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黄沙古渡!黄沙渡自古就是塞上的交通要道,自北魏太武帝下诏将刁雍水运之法“永以为式”,此举开创了宁夏黄河水运史之先河。无名氏有诗云:
河流东下自昆仑,浊流排山晓拍津。
来往行人喧渡口,只因名利少闲身。
到了明朝洪武年间,明庆靖王朱栴就藩宁夏,在韦州住九年后,来到“巨镇”(银川),首先就是去到黄河边一览河东初春美景!他站在渡口,有感而发,写下了《黄沙古渡》诗:
黄沙漠漠浩无垠,古渡年来客问津。
万里边夷朝帝阙,一方冠盖接咸秦。
风生滩渚波光渺,雨打汀洲草色新。
西望河源天际远,浊流滚滚自昆仑。
在这里,他被黄河的气势所震撼,更被黄河的壮丽景色所折服!并把“黄沙古渡”列为他心目中的宁夏八景之一!
其实,在明朝的很多时间里,黄沙渡口并不是像他看到的那样平静。一百多年后的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罗凤翔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他“率诸将暨宪大夫按行塞,西望贺兰,北邸高阙,东览洪流,南游于环庆之野”,(意思就是巡边)最后,来到黄沙古渡。
站在黄沙渡口前,看到的却是这样一番景象:“津人操舟,渡马渡者蚁集河蠕而无亭以守之。”意思就是说,这里很繁忙,但是却疏于守备。他接着说出他的见解“天设之险以插蔽区......吾兹揣虏所向一旦有变,不越河而西绕贺兰之北,以临广武(营),则有乘长城溯流而南下以窥横城之津耳......横城之津危,则灵州之道梗。灵州之道梗,则内郡之输挽不得方轨而北上,而宁夏急矣!”
于是,他跟诸将说要在此“建亭堠于河之东涯以护横城之津”。诸将征兵用了不到五旬时间(也就是不到两个月)就“筑台河上”。命名:宁河台!
建成后,罗凤翔再次率宁夏镇文武官员,“登眺其上,而山岩陇坂委蛇曲折,历历在目。”看着眼前美景,心情大好,高呼“伟哉,诚朔方一壮观矣!”于是,两首诗脱口而出:
《宁河台成登眺》-罗凤翔
【其一】
津口新成百尺台,深秋登望戍烟开。
兰山直亘北荒去,河水遥从西极来。
漠漠白沙伏毳幕,茫茫绿野遍农垓。
清平浑似中原地,干羽风光始见回。
【其二】
高台雄峙大河东,聊以崇垣铁壁同。
自是渡头成险地,顿令旅次息忧戎。
北瞻近接石城护,南望遥连湖堠通。
寄语匈奴遵市戒,汉家枭将待浮功。
黄沙渡的风光和他的祝愿,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这个宁河台是什么样子的呢?
志书载:“台高五丈五尺,周环四倍,之上构亭三楹,厢房四墁。前施逶迤桥数级,上嶟嶟翼翼如也。外列雉为城,城周环九十余丈,高二丈四尺缭以重门。”
两个字形容:气势!
“居者倚以为望,行者恃以为归”
自此,宁河台成为了黄河边一个独特的风景,更是成为了多少宁夏镇(银川)人心里的一个坐标!这里上演了多少银川人依依作别的不舍和归家相逢的喜悦。
沧桑巨变,宁河台如今复原重建,寂寥地在风景点里,有空您可以去看一下!
敬请关注明朝银川那些事知37!
这里是银川!发现银川之美,感受银川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银川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