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讲堂”是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上海博物馆共同推出的公益性文化品牌项目。讲堂将聚焦江南文化主题,聚合海内外特别是长三角区域江南文化研究力量和知名社科、文博专家学者,以“史”为脉,讲授江南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内容,集中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入挖掘江南文化的精神特质,积极传播江南文化创新发展理念,营造全社会关注江南文化的浓厚氛围,努力服务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同时,让广大市民群众进一步了解江南文化,走进江南文化,弘扬江南文化,共同参与“上海文化”品牌建设。
主 题:古代“江南才子”和江南人文
时 间:2021年8月6日(周五)19:00-20:30
地 点:人民大道201号上海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上海博物馆北门外西侧下沉式广场进入)
主办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上海博物馆
主讲人:
骆玉明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凌利中(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
江 冉(FM89.9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
讲座题目:《江南文化与明代江南才子》
主讲人简介:
骆玉明,男,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辞海》编委、中国古典文学分科主编。被评为上海高校名师。著有《简明中国文学史》《近二十年文化热点人物述评》《纵放悲歌——明中叶江南才士诗》《老庄哲学随谈》《世说新语精读》《诗里特别有禅》等;与章培恒共同主编《中国文学史新著》(三卷本),合著《徐文长评传》《南北朝文学》等。其中《简明中国文学史》被译为英文,在欧洲最著名的学术出版机构博睿(Brill)出版社出版,《中国文学史新著》被译为日文,在日本关西大学出版社出版;《诗里特别有禅》被译为韩文,在韩国星辰出版社出版。另有合作翻译日本学术著作数种,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学术随谈等各种文章数百篇。
讲座内容摘要: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种与农业文明相适应的结构形态,它的中心是皇权和官僚系统,围绕这个中心形成社会的等级秩序。对于读书人来说,通过科举进入官场,几乎是人生成功的唯一道路,否则就只能成为社会的边缘分子。
到宋代以后,特别是到了明代中后期,主要是在江南地域,出现了城市的繁荣和手工业与商业的兴旺。以前把这种现象称为“资本主义萌芽”。这样说不一定合适,但是,它确实代表了以农业文明为基础古老中国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由此也萌发出新的思想文化与艺术。
于是我们看到一些新型的文人。他们一方面遵循士大夫文化传统,力求“学而优则仕”。但是当这条道路不顺畅或不能令人满意时,他们会面向城市经济、商业社会,依靠自己的文学与艺术才华,从那里谋得生活资源,和人生成功的满足。由于摆脱了对封建政治权利及意识形态的依赖,他们的生活态度更加自由放任,他们的艺术也更多地表现出活跃的个性。这些人常常被称为“江南才子”。在这个讲座里,我们主要介绍文征明、祝允明、唐寅、徐渭四人。“江南才子”的文艺创作,是中国历史演变过程中产生的奇珍异宝。
讲座题目: 《江南文化中的水墨写意精神——从上海“吴门前渊/先驱”至徐渭》
主讲人简介:
凌利中,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故宫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曾任波士顿美术馆(2006)、大英博物馆(2007)、佛利尔美术馆(2013)访问学者。多年来从事古代书画鉴定与研究,发表《从惠崇到赵大年:析“惠崇小景”暨〈江南春图〉卷考》《〈丹山纪行图〉卷作者考》《王渊〈水墨木芙蓉图〉真迹的发现》《〈畿甸观风图〉卷作者考》《文徵明家族的文脉及早期艺术活动》《董其昌〈各体古诗十九首〉卷辨伪及作者考》,《文人画史新论》(与了庐合著)、《王原祁题画手稿笺释》等论著60余篇。主持“海上三部曲”——《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2021)、《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2018)、《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2015)及其国际学术研讨会等。
讲座内容摘要:
诗性的江南(尤其是太湖流域),是中国文人大写意花鸟画得以孕育、生长与别开生面的主要地区。
徐渭的大写意既暗合了中国花鸟画科的本体发展规律,又将晚明崇尚“心性真情”的文艺观融入绘画创作,并找到了与其个性相为般配的表现形式。将笔墨从物象造型中独立出来,物我合一,抽象的笔墨与艺术家本人的文化气质融合无间,真正意义上将中国文人画中的写意精神通过花鸟画得以体现,完成了中国文人花鸟画史从客观表现到主观表现、从自然主义走向表现主义的使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本讲座内容,结合“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中的相关材料与学术观点,从上海“吴门前渊”中寻觅对“青藤(徐渭)、白阳(陈淳)”,亦包括对二人师长辈——沈周、文徵明、唐寅等产生影响的元末明初上海艺术家的身影,希望对大写意花鸟画科的主要渊源及其发展脉络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
预约开始时间:2021年7月31日 8:00
温馨提示:
1. 疫情防控期间,仅接受个人预约,每场限额300人。所有观众(包括儿童)必须通过网络实名制预约,敬请谅解。
2. 活动当日18:30起,观众凭本人手机预约码、本人有效身份证,出示本人“随申码”绿码、经测量体温后,通过安检依次进入会场(上海博物馆北门外西侧下沉式广场进入)。
3. 进场后请按工作人员的指示就坐,全程戴好口罩。
4. 因场地有限,本次活动不提供停车位,建议绿色出行。
5. 更多详情请在预约时查看“上海博物馆疫情防控期间活动预约须知”。
更多资源
版权声明
上海博物馆(微信号:上海博物馆)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上海博物馆”版权信息。敬谢!
07-22 来源:未知
07-25 来源:未知
09-28 来源:未知
10-09 来源:未知
03-05 来源:未知
04-11 来源:未知
12-27 来源:未知
02-01 来源:未知
07-08 来源:未知
07-08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