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说中四个死后在地狱当上阎王的人物 你只

中华民族的信仰比较杂乱,道教的神仙体系更是宏大无比,对于很多人来说,神仙太多了根本不知道拜哪一个。中国的神仙还有一个特点,许多神仙的跟脚其实都是凡人,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最后封禅了许多神仙,便是明证。每个神仙的职责都很明确,光是阴曹地府中的阎罗王就多达四个,也有说是十个,他们号称“十殿阎王”,十殿阎王依次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而我们要说的是“阎罗王”,因为他掌管着人的生死和轮回。中国历史上的四大阎罗王,这四个人生前都是朝廷官员,死后成了阎王。

民间传说中,“四大阎王”一说认为阎王有四位。

第一位,包拯包青天。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包拯.包拯死后出任阎王,在当时就有传说."俗传包拯为阴司阎罗王,其说在宋时已盛,《宋史·包拯传》云: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侍制.京师为之语曰: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范烟桥《茶烟歇》) .由此元明杂剧、平话多有包拯下阴司审案故事.石玉昆: 《三侠五义》还出现包拯扮阎罗审郭槐"狸猫换太子"情事.包拯的刚正直言、执法严峻,自然是人们理想意境的阎罗王最佳人选.东方传说文化是讲现世报的,阳世之冤,阴司必报,所以必须要有包拯做阎罗王,才能了结冤报也。包拯死后成了阎王,这也反应了民间百姓的心声,希望阎罗王都能像包拯一样赏罚分明。

第二位,韩擒虎。隋将韩擒虎,韩擒虎是隋初大将,据称他在13 岁时打过猛虎,所以取名叫擒虎.在隋王朝统一中国的灭南陈战争中,首先渡江进入建业 (南京),由此立下了大功.李世民(唐太宗) 主持的《隋书》记述他病重临死前夕,"其邻母见擒 (擒虎,唐人讳虎字,故省略"虎"字) 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 “我来迎王”.忽然不见.又有人疾笃,忽惊走至擒家曰: “我欲谒王.”左右问曰: “何王也”?答曰: “阎罗王”,擒子弟欲挞之,擒止之曰: “生为上柱国,死做阎罗王,斯亦足矣.”因寝疾,数日竟卒."《二十四史》多讳鬼神,很少记有阴阳界故事,而韩擒虎死做阎罗王的传说,竟被记进本传,可见在初唐时,这条传说是颇见风行的.所以在晚唐敦煌变文《韩擒虎话本》,更是惟妙惟肖描述了韩擒虎在灭陈后,五道将军持天符请他出任阴司之主,韩应允,请假三天.隋文帝杨坚并举行了告别宴会.第三日,有一紫衣人、一绯衣人乘乌云前来迎接,自称"原是天曹地府,来取大王"上任.于是,他辞别朝廷君臣和家小,赴阴间当阎罗王去了.显然,仍是循《隋书》嬗变而来。

第三位,北宋名相寇准。寇准以秉直见闻于民间.唯刚正者,常能令人长相思,这大概是他得以从诸多文武大臣行列间选拔的一个原因.传说他的爱妾茜桃临死前说: "吾向不言,恐泄阴理; 今欲去,言亦无害.公当为世主者阎浮提王也" (《涌幢小品》) ."寇准卒,有王克勤者,见公于曹州境上,向从者,曰: “阎罗处政.”" (《翰苑名谈》) 可见他生前已知己要出任阎罗王,而死后果然当了阎罗王了的.大概在他生前已经流传此说,所以当时就有人在驿舍侧,挂起寇准图像,上面写有"今作阎罗王"字样 。后来仕途不顺的寇准受到冷落,辞去了丞相的职位,远走雷州,在途中病死,百姓说寇准是接到了诏令,回阴间当阎王了。

第四位,北宋名相范仲淹.范仲淹也以清廉、正直著名,生前就以官声好誉为民间称道,因而在他死后,就有传说他"在冥间""见司生杀之权","人死五七则见阎罗,岂非文正为此官耶"。先天下之忧而忧,能说出这样话的人当然也是一个顶好的官,他死后也被尊为阎王。

四大阎王中有三个都是宋朝人,着实有点奇怪,而且只有韩擒虎生前是武将,从这一点也能适当反映出宋朝的尚文之分。其实武将更适合当阎王,赏罚分明,而且霸气十足,能威慑宵小,韩擒虎生前,光凭名字就能让敌军退败,这才是一个阎王该有的气度。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