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下午,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尹梅教授,付洋老师受邀前来我院面向中高层管理人员开展培训交流,培训内容为《追寻医学人文教育的生命力 》与《医礼之道——医疗服务礼仪解读》。
追寻医学人文教育的生命力
尹梅院长讲到,当今的医学发展目标为治愈和改善。治愈是帮助病人找到最佳的生存状态,治愈很难,更多的是改善——让病人活的有质量。但恰恰医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使得“改善”偏离了方向,医生为了对症下药,把病人当作器官,自己则饰演“药师”,将病人的心理和躯体分离,更多表现出了一种生物医学的模式。
面对如此问题,医学开始呼唤人文关怀,用关怀搭建信任的基础,通过“三个统一”:责任与义务的统一、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及技术与人文的统一得以实现。为了帮助医务工作者提升医疗决策的智慧,实现医患之间的知情统一和共同决策,克服不确定因素与个体差异带来的临床诊治风险,追求平衡,缓解临床医患关系冲突与和谐的纠结,更加从容地面对缓和医疗与死亡教育等医学技术的无奈,医学人文教育找到了新靶点,帮助医务工作者内化“软实力”。
提升关怀能力,医患皆需关怀,才能将温暖传递。培养共情能力,医患本为共同体,“通”情才能达理,“入”情才能入理。以共情之力达成医患之间的共同决策、合作共赢。增强沟通能力,沟通的一半是内容,另一半是情绪,学会将“有意识有能力”转变为“无意识有能力”;习得叙事能力,叙事医学得以稳步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因其为一种能够帮助病人诠释和解决苦恼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对患有慢性疼痛的病人;重视反思能力,用自己和他人的经验助力自身成长;常备驾驭能力,学无止境,医务工作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在培训的最后,尹梅院长鼓励仁慈医务工作者,应德才兼备,要认同仁慈文化,爱护仁慈品牌,要坚持信仰,独立思考,在矛盾中保持深度宽容。
医礼之道——医疗服务礼仪解读
付洋老师从儒家经典讲到现代礼仪的发展。医务礼仪是指医务人员运用礼仪学的规范和准则,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处理与他人相互关系的交往艺术,具有服务性、专业性、技巧性和私密性。
医学讲求礼仪,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自身修养和品德,规范医务人员的言行举止,树立白衣天使形象。有益于促进医患、同事之间的交往,改善人际关系。进而激发执业与创新的精气神,不断增强个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美化生活。
付洋老师在培训中对医务人员的仪容礼仪和仪表礼仪,以实例解说要点,并引用美国梅奥医院对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形象要求,让参培的中高层管理者重新认知了礼仪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
最后,付洋老师以一句赠言结束全场培训:“一个人最高级的教养是能够替别人着想,时刻保持着温柔、善良。”
此次培训,让管理者对医学人文“软实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表态要保持积极心态,提升协调能力,丰富人文素养,以共情和谐人际关系;同时注重医学礼仪习惯的养成,时刻以良好的职业形象传递对病人的友好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