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楼迎仙桥,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旧寨乡境内,据史料记载,该桥始建于明朝,清同治年间被损坏,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捐资重修。桥上雕刻的民间传说中''八仙''手中的法宝,寓意吉祥,故名迎仙桥。迎仙桥历经600余年风雨沧桑,是山东省仅存的四处古代桥梁建筑之一。2001年,迎仙桥被蒙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9月27日,被临沂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7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迎仙桥为全石结构,呈跨度敞肩式三孔拱形,桥长30米,宽5.35米,高4米。桥面用青石板及条石铺成。桥面两边各立栏柱五根,间隔栏板四块,上面饰有石刻,浅浮雕刻,为''八仙''传说意境。
桥南侧由东向西栏块画面依次为花篮、荷花(寓意为篮采和与何仙姑),菊花、牡丹、长尾鸟、古松、仙鹤、竹子,宝葫芦、芭蕉宝扇(寓意为铁拐李和汉钟离)。桥北侧由东向西栏板画面依次为玉版、宝剑(寓意为曹国舅和吕洞宾),绣球、狮子、梅树、梅花鹿、喜鹊、麒麟、渔鼓,毛驴、紫箫(寓意为张果老和韩湘子)。南侧栏柱上图案由东向西分别为葡萄、莲花、石榴、荷花,造型优美,雕刻精细,寓意吉祥。柱头上石雕像由东向西依次为狮子、莲蓬、猴子等,妙趣横生、形神俱备。
上游距桥1.35米处两岸各有一石牛,东雄西雌,石牛身长1.72米,通高0.60米,头部略残,盘卧,身躯肥壮,颈部粗短,眼外鼓。下游距桥2米处两岸各有一石狮,整体高0.83米,底宽0.45米,蹲坐在石座之上,头略侧歪,胸前佩带铃铛。石牛、石狮雕工精美,形象生动。桥西约5米处,立碑三丛,中间碑石上刻记重修迎仙桥的经过。其余两碑上刻记捐资者的姓名及数量。三碑皆完好无损。
迎仙桥建筑结构紧凑,布局合理,造型雅致,雕刻技艺高超,富有动感,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是一处集建筑艺术和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历史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