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年前魏晋时期,文人志士崇尚隐逸,以靖节先生陶渊明为首的诗人们纷纷回乡寻地两三垄,造园起屋,过起窗前栽树、屋后种田的诗意生活,琴棋书画诗酒茶的生活所好与玄远空灵的精神气质在田园和山林的自然美景间怡然自洽。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邻邦日本发起了一场“造町运动”,上千个乡村建设起特色化的艺术小镇、樱花小镇......从那开始,白川乡、县宫岛、伊根町等各式各样的主题乡村应运而生,乡村中一切可见的事物都开始焕然新生。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至此,从文人荟萃的魏晋时期,到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再到21世纪的中国,关于“美好乡村”的哲学探索再次成为时代的主角。
日本越后妻有,全球最美乡村复兴样本,每3年举办一次大地艺术节,草间弥生、詹姆斯·特瑞尔等世界艺术大师均是该艺术节的常客。
蓝城·南通桃李春风的诞生,正是为了赴这场时代的邀约。为了实现诗词中田园牧歌的美好场景,唤醒乡村生活的人文活力,让中国田园的生活方式重新被现代人认知,中国小镇开发先行者蓝城集团携手中国美好田园综合体运营服务商柒壹田园,择址江海水乡—— 南通市,带来了蓝城大家族里的第一座田园人文小镇。
源起于人文的小镇升级
当过去的人们在追求城市化,蓝城用桃李春风小镇向人们展现了田园拾珠的美好;当现在的人们苦苦思索乡村振兴的命题,蓝城·南通桃李春风则用“人文”给出了新的答案。毫无疑问,美好初心的驱使让蓝城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持续创造更多美好的使命感则让蓝城不断探索。几十座桃李春风小镇之后,蓝城·桃李春风落址人文荟萃的南通,做了一次新的有机尝试,以人文活力与田园之美共同谱写,打造美好生活新里程。
这里的每一处,都将是南通人文的艺术呈现。沿着两边长满水稻的小路走去,你可以了解到数百年来南通人对教育的执守、品尝到如东特色海鲜的美味、惊艳于南通刺绣的精湛工艺,也会流连于稻田的宁静诗意、观察到迁徙过程中栖息于此的亚洲候鸟,顺便感叹下大自然奇特的生命力......你会发现那些根植于南通历史长河中的文明瑰宝,以更先锋的形态被一一呈现、被重新解读。
此时的乡村就像是一块画布,蓝城·南通桃李春风在大地上展开绘画,人文是作画的颜料,城市的精神与文明在这个过程中拥有了更深层和更多元的生命活力,并悉数注入乡村的血液之中。
让城市与乡村一起出彩
古人笔下的桃花源令不少人心驰神往,但细想一下,这种“世外已过千年却浑然不知”的闭塞真的会是现代人想要的吗?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进入朝市、退隐田园才是更符合现代生活所需的桃花源。以进退自如的生活为原点,蓝城·南通桃李春风开始了一场关于乡村肌理的现代化重建。
在重建过程中,除了对大地报以最大的尊敬外,更要努力将城市文明与乡村生活融为一体,在借助现代化科技提升农业生态格局的同时,把城市中多样化的商业形态引入其中。远丘、近水、良田、古村,与长桥、商街、美学馆、画廊、书院、影院、酒吧......在春风一片的原野里相聚,人们在这里追夏日的风,也在这里赶时代的潮。现代文明逐渐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不可分割。一种以田园为特色,慢休闲、深度假的文旅氛围悄然而生。
乡村与城市,传统与先锋,原住民与后来者,都在这里共融为大地的孩子,保持着亲密无间的关系,心怀赤诚,为美好的田园建设贡献力量。
像家人一样亲密生活
每个时代能真正流传下来的,只有两样东西,一样是文明,一样是建筑。而在蓝城·南通桃李春风,这两样东西都有,并成为丰满未来小镇生活的精神与信仰。
“家人”文化,是小镇的文明,是小镇倡导的生活文化。你的每一个邻居都将会是你的好友,春日一起赏花玩水,夏日一起树下聚餐,秋日一起穿行在大地的金色间,与自然万物共同体验生命的丰收之悦。而最令人动容的并不是这些共作的事情本身,而是过程中人与人之间舒适的交往状态。在田园里,在春风的簇拥下,人们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变的更近了。
建筑,是小镇美好生活的容器,包裹着家人们安逸的心。江南风情的中式合院点缀于田间水畔、白墙黛瓦、花窗飞檐,远远望去如天光云影,融于自然之间。外表看似着墨不多,内里却大藏一番天地,精致的苏式小院,生长着各式奇花异植;雅趣的观景廊亭,实在是听风观雨的好去处;郁郁葱葱的竹林、绿浪翻滚的田园、一小池鱼塘......人们在这里养心明志,尽情享受“新桃花源”的田园生活美学。
蓝城·南通桃李春风希望可以送给南通一件礼物——具有人文活力的新田园生活,它是一种自然的、有活力的、现代的、艺术化的生活方式。未来的蓝城·南通桃李春风也定将拥有福泽大地的能量,为南通创造出更多的美好故事,并成为这座城市人文精神的田园载体。
07-22 来源:未知
07-25 来源:未知
09-28 来源:未知
10-09 来源:未知
03-05 来源:未知
07-08 来源:未知
07-08 来源:未知
08-29 来源:未知
10-09 来源:未知
02-15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