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明:TMCC国际认证高级管理教练导师、清华、人大、北大EMBA特聘客座教授、新加坡博维管理咨询首席管理导师
一、强化内容管理
当你能管理好自己的时候,你就会放弃管理他人,因为你知道被人管是多么令人绝望的一件事情,这也是为什么企业的管理者要修炼自身领导力的原因。
在管理活动中,有些管理者当员工没有达到组织期望的工作结果时,就会暴跳如雷,大发脾气,这种现象除了管理者自身修炼不够外,还有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过程管理。坏结果已经出来,你再发脾气也无济于事,所以管理者应该对过程管理严格一点,自己不要害怕麻烦,应尽自己所能帮助下属一起去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毛主席说过:“对于任何有缺点的人,犯过错误的人,不仅要看他改不改,而且要帮助他改,一为看,二为帮”。如果只是看,站在那里不动,看你怎么样,你搞得好那也好,你搞得不好该你遭殃。这种态度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不是积极的态度。”
对待犯错误的下属不能一味的指责,更不能放纵自由任其自生自灭,管理者要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应从两方面开始入手,其一、看员工自身的觉悟,能不能主动的自我批评、还是为失败找借口、逃避责任的态度(看态度);其二、帮助员工提升改正错误的能力(帮技能)、修正其错误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所以,作为管理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员工犯错误,组织受损失,不单是犯错误的人要负责,不犯错误的人(包括管理者)也有责任。管理者有了这种意识,才不会轻易的把责任推到员工身上。
强化内容管理,是让领导者更全面、更系统的看问题,就像管理活动中一样,无论你多么重视人、或者多么重视事都没有错,错误的是你只重视其中一项。
二、、强化自我管理
领导人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你做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件事情,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下属无限的放大,并且成为下属日后行为的准则与效仿的对象。
特别作为中层领导,如果你经常在下属面前讲上级领导的缺点或坏话,却期望自己的下属能够对自己绝对服从、不产生抱怨,现实却是你如何对待你的上司,你的下属就会如何对待你,这就叫“有样学样”。
企业管理者要想让管理工作有效,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工作有效(自我管理),即做对的事情的能力及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对于“体力工作者”来说,管理者更想要的是执行力,按照标准流程、标准动作不打折扣的去执行;但对与“知识工作者”来说,管理者思维必须改变,我们需要不单单是一个没有丝毫创造力的执行机器,我们更需要“知识工作者”的主动性与创造力,而创造力来源于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而非强迫被动的执行。
也就是传统的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中心,员工只是单纯的任务执行;而互联网的今天,信息快速迭代、水平传递,要求组织经营者必须从过去以管理者为中心到以员工为中心的转变,管理职能从执行到创新的转变,从管‘控’到服务的转变,从指挥到辅导沟通的转变。
所以,管理者有效性的关键,不在于“有效的管理他人”,而在于有效的“管理自己”,通过自己有效的管理工作,推动整个组织的发展,使“隐性知识”转化成“线性的工作成果”。
《论语.子路》中讲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领导者要人服,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压服的结果总是压而不服。说服与压服的区别:说服是有效的引导他人来说服自己,而压服是管理者利用自己的职权压迫他人服从,一个是主动的服从,一个是被动的服从。所以我经常讲:与其想尽办法的去让他人服从,不如有效的引导他人来说服自己。
三、强化优势管理
领导人的核心任务:不是改变人,而是发现人。一个人要想改变另一个人,不能一相情愿,简单地说就是主动权不是完全的控制在你自己的手里,要看机缘。人力资源管理讲究四个字: 选、育、用、留,很多时候不是企业领导人做错了什么?是根本没有把事情作对。选、育、用、留是一个流程,流程你搞错了,一切都错了,错误的事情重复去做,只会使你错的更加离谱。
如果你非要让猪学上树,就必定会付出代价;
如果你让猴子去学上树,就一定会有好结果;
我们试想一下,一个人的优势或某项特长(性格),培养起来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十年数树、百年树人),而且还要有一个前提你培养的人得有这方面的天赋才行。你没有选(识人)就开始“育”,就好比你选了一个芝麻的种子,种下之后,接着辛勤的耕耘(浇水、施肥),最后希望得到一个西瓜,这是不现实的。
我们不如在员工特长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式的培养或横向拓展,还可以边用边培养,在实践中指导提升,就会容易很多。
领导不要以自己的喜好来用人。
曾担任通用电气总裁斯隆先生,他用人不拘一格,他手下的高管,风格迥异,各有特色。斯隆先生讲,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与别人不同,他们不知道我喜欢什么,就不会因为我的喜而喜,也不会因为我的恶而恶,而是随时表达最真实的自己。
领导人应做到‘大公无私’,也可以叫做‘大责无私’,一个人肩负着的重大责任,就没有个人的行为,更不能有太多的个人喜好。如:你喜欢的人就让其得利,你不喜欢的人就让其惩罚,就会有人投其所好,并乘机谋取私利;反之,有利于组织的行为,你就应该喜欢,鼓励其善,有害于组织的行为,你就应该厌恶,规避其邪。这样组织才能良性的持续发展。07-22 来源:未知
07-25 来源:未知
09-28 来源:未知
10-09 来源:未知
07-08 来源:未知
07-08 来源:未知
08-29 来源:未知
10-09 来源:未知
02-15 来源:未知
04-16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