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女医生夏思思牺牲在抗疫一线,留下只有两岁的孩子,同为医生的夏思思的丈夫先前已请战前往一线。不少网友呼吁:请让夏医生的丈夫回家照顾老人和孩子。
此前,国家卫健委已明确提出,尽量不安排双职工的医务工作者同时到一线工作,要尽可能使其兼顾家庭。2月25日,北京市卫健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各医疗卫生机构尽量不安排双职工的医务人员同时到一线工作,特别是家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的医务人员,要尽可能使其兼顾家庭。
卫生主管部门的这些表态和要求,及时回应了社会的呼吁,考虑到了医护人员的实际困难,体现了战“疫”中最起码的人文关怀。
在所有参与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中,医护人员承受着巨大的风险与压力,也付出了最多的牺牲。2月24日晚,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新闻发布会公开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3000多名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病例。人们为那些不幸感染的医护人员祈祷,更缅怀和悼念那些壮烈牺牲的医护英雄。
哪怕是在真实的战争状态中,尽量不安排来自同一个家庭的成员同上战场,也是世界各国合乎人伦的普遍做法。现在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的医护人员虽然承受很大压力,但在国家统一调度和各地强力支援下,医护力量短缺的状况已经明显缓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尽量不安排双职工的医护人员同上一线,既坚持了非常时期应有的伦理文明,也能给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带来慰藉,让他们减少家庭的后顾之忧。
危难当头,大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固然需要弘扬,保障个人权利的人文关怀也需要兼顾。安排医护人员到一线开展工作,既要考虑到本人的能力、意愿,也要求主管部门统筹兼顾、主动作为,充分考虑家庭有特殊情况的医护人员的需求。有的双职工医护人员可能不在同一个地区、同一家医院工作,有关部门应做好排查摸底工作,适时开展轮换,不让医护人员的家庭因同上战“疫”一线而陷于困顿。
医护人员的家庭,是他们顺利开展工作的坚实后盾。对于医护人员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全体社会成员都应当表达敬意。此前,对于在疫情结束以后,如何褒扬和嘉奖一线医务工作者,社会上已经有不少讨论。其实,对真实的医护群体来说,在完成工作职责的同时,得以享受家庭生活的快乐,就是理所应当的回馈。
医护人员不是天生的英雄,我们不希望看到更多的医护人员成为烈士。下班以后,他们也是普通人,家里可能有老人需要照料,有孩子需要抚养与教育。在全社会开展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撑、互相扶持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最美逆行者”,医护人员已经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他们很难像普通家庭那样在家全身心奉养老人,照顾孩子。尽可能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是社会应有的关照。
有人认为,此次疫情让社会再次感受到医务工作者守护公共健康的伟大使命,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对此,当然值得期待。与此同时,每一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也是促进医护人员群体职业化的契机。要进一步规范医护人员在实操中的职责义务,免除不该由他们承担的风险,强化医务职业共同体的权利保障。此次疫情中,优先保障医护人员的防护装备、全力解决他们的食宿等做法,已经有不少案例。尽量不安排双职工医护人员同上一线,亦当充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