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思举是嘉庆和道光年间著名的将领,字天鹏。他出生在四川东乡的一个贫困的家庭,祖上三代都是农民。可以说得上地地道道的贫民家庭。家里除了他还有好几个孩子,他排老二。在他六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这对于原本就贫困的罗家来说,是一个噩耗。父亲去世后,家中更是贫穷,经常没有饭吃。年纪尚小的罗思举为了填饱肚子,就开始干起了偷鸡摸狗的勾当。在他十四岁那年,由于家乡大旱,颗粒无收。无奈之下,罗思举带着弟弟背井离乡,四处乞讨卫生。机缘巧合之下,拜入终南山学习武艺。罗思举本就生的人高马大,身体素质好,再加上头脑机灵。所以在武学上还算小有成就,武功小成之后更是如虎添翼,逾屋如飞。
但是学习武艺,并不能让他发家致富,为了活下去,他只好干起了老行当。继续做小偷,偶尔还会拦路打劫。有一次罗思举在偷盗的过程中,失手被当地县令抓住,被县令毒打。对于这么一个惯犯,县令当然不会客气,下令让衙役严加拷打。罗思举不堪酷刑,被打晕了过去。县令一看,以为罗思举被自己打死了,于是将他扔到了荒郊野岭。但是罗思举并没有死,在半夜醒了过来。幸运的是附近有一户人家,于是罗思举强忍着剧痛,爬到了这户人家里。这户人家里,只有一个心地善良的老太婆,于是将他救了下来。随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次的遭遇让罗思举痛定思痛,再这样不务正业下去,迟早要不得好死。
于是他侥幸捡回一条命后开始参军,决定痛改前非,浪子回头。他凭借着一身武艺,去投了军。因为他的武艺高强,再加上头脑机灵。在多次战斗中立下功劳,包括征讨平定川、镇压白莲教起义等。随着功劳的累积,自身的官职也越来越高。甚至受到了皇帝嘉庆的赏识,被嘉庆授予参将的职位。到了道光年间,罗思举更是因为战功而受到嘉奖。官职一路升迁,从提督升至都尉的职位,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员。在道光十二年的时候,湖南地区发生了叛乱。当时的罗思举在湖北当提督,接到道光帝平叛的命令后,随即和湖广总督卢坤,一起率大军前往镇压。身经百战的罗思举率队连连击败叛军,很快就将残兵败将们围困了起来。
此时道光帝却派了心腹禧恩前来督军。毕竟罗思举是汉人将领,皇帝虽然欣赏他的才能,却不放心他独领大军。罗思举对此很是为难。因为此时叛军已经被围困了起来,而督军还在过来的路上,总不能围而不攻吧。其它将领包括总督卢坤,都觉得要等督军禧恩到了之后,再发起总攻,将平叛的功劳让个禧恩。罗思举对此十分不忿,如果对叛军围而不攻,那么万一让叛军首领赵金龙趁机跑了怎么办?再者说,大军出征,粮草消耗很是巨大。这样一再耽误,每天消耗的粮草都是天文数字,这可都是国家的军费啊!于是罗思举下令直接发起总攻,不管督军禧恩了。那禧恩可是道光皇帝的心腹,连湖广总督都要让他三分。罗思举此举,摆明了没把他放在眼里,这个梁子算是结下了。
于是禧恩到湖南后处处刁难罗思举,罗思举却不惧他,甚至当着他的面顶撞禧恩:我罗思举只是一介武夫,承蒙皇帝厚爱才有了今天。我只知道未果效忠,其他的我一概不管。禧恩听后十分愤怒,但是又没有正当理由来报复罗思举。并且罗思举刚刚立下了战功,人气正高。所以禧恩虽然气愤,但是并无它法。罗思举就是这样一个不卑不吭的人。并且对于自己曾经偷盗的黑历史也不以为意,甚至还到处传播,让人们引以为戒。罗思举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时候病逝。道光帝追加罗思举为太子太保,还赐封他”壮勇“的谥号,深受道光器重。而他职位则有儿子罗本镇继承。罗思举的品行受到很多人的称赞,甚至连高傲的名将杨芳都说他是”烈丈夫“!
04-16 来源:未知
03-28 来源:未知
04-10 来源:未知
03-24 来源:未知
05-06 来源:未知
04-29 来源:未知
03-26 来源:未知
03-17 来源:未知
04-04 来源:未知
03-24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