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东风集团正式发布最新销量报告,1-2月,东风汽车集团的销量为58.24万辆,同比增长16.4%。其中,乘用车领域,东风集团1-2月销量同比增长25.3%,自主品牌共销售11.39万辆,合资品牌共销售38.14万辆。在商用车领域,1-2月,东风汽车集团的销量为8.71万辆。
根据已发布的乘用车数据来看,具体品牌表现上,1-2月份,东风风神共销售3.02万辆,同比增长194.7%;东风风行共销售2.63万辆,同比增长35.6%;东风日产共销售18.73万辆,同比增长11.2%;启辰共销售2.4万辆,同比增长182.9%;东风英菲尼迪销售0.2万辆;东风本田共销售13.68万辆,同比增长15.0%;神龙汽车共销售2.06万辆,同比增长105.7%。
自主品牌方面,东风集团延续了自2021年以来自主阵营的增长局面。2021年东风集团战略性推行“东方风起”计划,构建出“一主两翼”事业格局,并制定了3个“一百万”目标,其中,2025年自主乘用车销量达到100万辆。
受战略实施的推动,2021年,东风风神实现同比增长73%;东风风行实现同比增长26.8%;岚图品牌在年底累计交付过6500辆等成绩,均展现出东风集团自主品牌持续发力的节奏。从占比上看,东风自主品牌在集团内的销量比重也正不断攀升,今年1-2月,东风自主乘用车占比已达到22.9%,相较去年全年的21%有所提升。
与自主品牌的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东风集团的合资业务则显得喜忧参半。
根据东风日产公布的2月终端销量数据显示,东风日产2月共售出63688辆,环比与同比数据均有所下滑,其中日产品牌2月终端销量为55795辆。尽管受春节影响,2月销量通常是销量低点,但东风日产的数据明显不尽如人意。
产品细分来看,两代同堂的轩逸在2月销量突破2.8万辆,占据日产品牌的51.1%。但轩逸奠定了日产销量基础的同时,也牢牢将日产的品牌价值锁定在中低端市场。
目前,轩逸不仅要面对自主品牌在该市场新产品的瓜分,更要时刻提防新能源产品的崛起所带来的挑战。而摆在日产面前的现实是,e-POWER的赋能,并没有为轩逸带来直观的销量提升,再加上日产押下重注的e-POWER增程式技术,未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很难成为主流路线,这恐将是日产的极大隐患。
另一方面,品牌影响力与溢价能力的下滑,已经影响到日产整个产品谱系,2月天籁终端销量达到10268辆,同比增长37.2%的数据背后,是其终端成交价已经相较凯美瑞、雅阁大幅落后,性价比似乎已经成为日产在华维持销量的唯一答案。此外,仍未走出三缸机阴影的奇骏也难以在SUV市场帮助日产走出阴跌的阴影。
虽然从2021年开始,启辰、英菲尼迪的相继回归,令东风日产形成了由自主+合资+豪华组成的低、中、高品牌矩阵,但目前来看,除了启辰品牌处在缓步上升状态外,日产与英菲尼迪都急需有效的突破口,来解决目前所处的困境。
作为东风合资品牌的另一大销量支柱,东风本田在2022年即将迎来产品大年。尽管外部环境上本田依然将受到芯片与产能的多重制约,不过,新款享域、全新思域混动版、全新思域HATCHBACK、新一代XR-V、新一代CR-V、全新纯电动e:NS1以及一款全新SUV的推出,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东风本田的销量表现。目前东风本田旗下共有6款车型终端月均销量过万,展现出东风本田对市场的良好把控能力与产品力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13日,本田中国对外发布了电动化战略,推出全新纯电品牌“e:N”和全新的智能高效纯电架构“e:N Architecture”。全面转型下的本田甚至在今年2月直接买下神龙汽车前第二工厂以全力推进电动化布局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