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在共享经济的炒作和资本推动下,网约车是好生意。但资本的退潮也让平台用“亏损补贴”砸出的“共享经济”趋向崩溃。加上政策对私家车进行商业营运以及司机归属地的限制,原本有效拉低网约车价格的私家车退潮。
据滴滴的公开数据,2019年在滴滴平台获得收入的网约车司机达到了1166万人,其中51.5%是进城务工人员。与之前滴滴2600万注册司机数量对比,足足少了1500万名左右。运力大幅减少,平台盈利诉求,两厢交汇之下就是打车费用越来越高。
打车难问题凸显。今年春节的特殊节点以及疫情新闻,也给网约车出行造成了不小的安全隐患。加上节日期间司机出车欲望降低,打车难、打车贵的现象又再一次重演。
前期春节前的加价风波,出租型网约车营运也因临时推出感谢费模块而被约谈。目前即使专职司机也会有阖家团圆胜于几倍工资的想法,因此供给不足。
打车贵问题突出。平台垄断成本居高不下,当前司机收入降低、用户打车贵的矛盾,主要还是源于平台抽成越来越高,10-20%的比例算低的,也就从一个全民开网约车的现象级职业转变为“苦力活”,只要平台商业模式不改变,14个小时的苦力挣的不如外卖小哥多,网约运力的阶段性紧张,给消费者出行带来的不是想走就走的感受,而是越来越高的成本。
6、营销活动受阻
由于疫情压力,今年1月底、2月份出行会大大减少,车市也会受到一定冲击,车市会弱化。经销商端由于社会人员流动性大,并不会设置医学检测等设备,无法限制和管控疫情的传播。
目前估计很多地区的汽车销售活动受到严重的影响,比如说像汽车团购会和一些营销的活动都无法开展,所以会导致经销商端因疫情带来一些影响。
7、消费需求的节后回弹
《关于严格预防通过交通工具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通知》日前由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发布。
通知要求,各地交通运输、民航、铁路等部门(单位)要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理预案。
公交车出行暂时受影响。继武汉之后,湖北多地、多城市暂停公共交通,此举是为了减少人口流动,避免疫情扩散。
由于传染的复杂性,公交出行和网约车出行都有被交叉感染的风险,因此国家希望居民留在家中。
加之居民对出行质量的 提升需求日益明显,对私车出行的需求进一步强烈。
预计突击购车现象也会出现。2003年的“非典”虽然在短时期内对车市造成影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者的突击购车。我在当时做销售业务,在我监测区域中,北京的销量很好。有了车就有了独立出行的环境,安全了,这样的现象也会出现。
8、疫情对不同品牌、不同类别(如轿车、SUV、MPV)、不同地区的汽车销售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目前来看,武汉疫情对春节前后的娱乐、交通出行、餐饮、旅游等服务业已经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未来居民消费的支出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A\疫情促进首购群体购车。
疫情对车质影响相对复杂,由于疫情是对车辆的刚需进一步的提升,因此疫情对没车用户转化成有车用户是一个推动,而目前中国车市最大的问题就是没车用户的收购比例下降特别快,消费者购买力出现问题,因此疫情对无车用户的购车是一个推动因素,
B\自主品牌受益相对较大。
自主品牌作为首购占比比较高的车型,应该说受益是相对较大的,入门级消费者购买力相对不强,都是买相对性价比相对较高。而且自主品牌库存应该说库存相对充裕。
C\有库存的受益较大。
库存是宝贵资源,这也导致合资品牌受库存损失影响会较大。尤其部分日系品牌追求过低的库存系数,实际也是巨大风险,虽然带来经销商加价的一个提升但对车辆的销售总体不利。
因此疫情对这种品牌的加量提升有促进,对合资品牌有部分高性价比车型有很好推动,对豪华车的推动效果不明显。
D\疫情对SUV和轿车市场的销售有一定的促进。
主要也是因为SUV产品是目前家庭消费的主力车型,也是中西部地区的适应道路能力强的首选车型,,同时SUV也满足了客户的情感需求。
Mpv市场作为生产资料类车型,受到未来经济前景不确定的影响,销量提升难度较大。
E\疫情对中西部市场促进较大。
03-21 来源:未知
04-16 来源:未知
05-11 来源:未知
06-17 来源:未知
07-29 来源:未知
09-09 来源:未知
01-01 来源:未知
08-12 来源:未知
08-21 来源:未知
11-11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