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背后,一代代女性的永恒问题(4)

更早一些的版本都会塑造教授对乔的影响,他不仅是一个心地善良而朴素的人,还是一个具有非凡学养和谈吐的人。以往这个角色都会显得更老成和稳重,代表一种引领青年女性进步的力量,新版的《小妇人》让这个角色更具帅气也更具有男性魅力,他对乔作品的质疑也没有像之前几个版本那样立刻得到乔的正面反馈,乔激烈地反驳了教授。她不再是那个需要男性的介入才觉醒的女性,而更具有自觉意识和独立自主的能力。

葛韦格的这个版本则颠覆了原著,她借电影里乔和书商的争论:看来婚姻永远都是和钱挂钩的,哪怕在小说里也一样。她对那个时代的婚姻观念进行了批判,而本质上是对现代婚姻观念的一种重申。这个版本暗示读者,我们耳熟能详的结局其实只是乔为了应对书商编造的,现实中,她并没有嫁给教授,这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对浪漫爱想象的反叛。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德]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18年4月。


为何乔如此抗拒婚姻,放在《小妇人》的时代也并不难以理解。1884年恩格斯写作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就高屋建瓴地总结了当时女性的处境,他断定造成两性不平等的原因是阶级社会的私有制,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体制下的阶级差异。

新版《小妇人》突出了乔对劳里的感情,表明他们之间并非没有爱情,而是不能够在一起。他们留下的遗憾不是性格问题或者不够成熟,而是某种必然。乔想要真正的自由,在那个时代她就不得不放弃婚姻的桎梏。她想要摆脱女性身份对于自己创作的限制,就要放弃某种女性的天然属性,因为电影设计她为了生活卖掉了头发,放弃了花枝招展的衣裙。


新版《小妇人》中,有一段乔和母亲的对话,她说:“我厌倦了别人说女人只适合谈情说爱,但我真的好孤单……”这句话不仅是乔的难题,也考验着一代又一代女性:在爱情、婚姻、事业和自由之间,我们要如何选择,如何自处?乔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但残酷的现实却是:她依旧不能解决所有的人生问题。这大约也是我们至今能够和这个文本持续共鸣的原因。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