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从专业角度讲好中国科技抗疫故事
——以科技日报社抗疫外宣报道为例
房琳琳
【内容摘要】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走势变化,新闻舆论工作特别是对外传播战线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在这一过程中,科技日报社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以硬科技资讯“精准投喂”国际抗疫需求,以科学理性的专业报道策应“反污名化”舆论斗争, 借助自身发起成立的“国际科技传播联盟”等对外传播平台,让中国抗疫行动和真实经验传播得更远。
【关键词】科技抗疫;对外传播;舆论斗争;“国际科技传播联盟”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科学防控疫情的“中国方案”怎么实施,中国诊疗方案和中医疗法效果如何,中国科学家疫苗研制和试验有哪些进展?这些是各国、各地区迫切想知道的资讯。与此同时,中国还面临着严峻的外部舆论压力,美西方部分媒体和政客中的反华势力,从疫情一开始即质疑、抹黑、诬陷中国,为达成其在本国的政治目的,同时围堵打压中国,不遗余力。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用“中国积极做了什么”的正面声音,消抵质疑、抹黑、诬陷中国的负面声音,是疫情背景下中国主流媒体对外开展传播活动的必答题。科技日报社积极探索从专业角度对外讲好中国科技抗疫故事,让中国抗疫行动和真实经验传得更远,同时对以病毒溯源为由“污名化”中国的外部言论进行有力反击。
一、以硬科技资讯“精准投喂”国际抗疫需求
中国是最早举全国之力、全面开展疫情防控的国家,率先取得了全球公认的显著防控成果。其中,科技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从正面讲述中国抗疫进展特别是利用科技成果的抗疫资讯与故事,是抗疫期间科技日报社对外传播整体策略中的核心。
抗疫早期,基于《科技日报》在抗疫期间的重要原创报道,科技日报社国际部外宣团队根据国际舆情的变化进行综合判断,整理外国受众特别是国际科技抗疫亟须了解的科研进展和防控手段等内容,编撰翻译外宣稿件。
有关新冠肺炎的科学防治与科研成果是国际社会急需的信息。为此,科技日报社以《抗击COVID-19,中国科学界在行动》为题,重点介绍了中国在临床救治过程中推动的干细胞、中医药和血浆治疗三种疗法;阐述了磷酸氯喹、伦地西韦、法匹拉韦三种有效药物的筛选发现过程;强调了快速分离出中国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种并获世卫组织认可等核心贡献。1这一报道较早地向国际社会集中呈现了中国科技界在疫情早期开展的系列工作成果,信息权威、集中,干货较多。文章立足于分享阶段性抗疫进展,希望将关键成果和关键方法第一时间传递到需要的国家和地区去。因此,行文中省去了日常对外传播中惯用的将硬科技内容“软化”的科普故事讲述手法。事实证明,在国际舆论场已经对中国特定新闻框架产生共同需求的时候,直截了当地“投喂”硬资讯,恰恰是讲好中国科技创新故事的高效方法。
类似的早期报道还包括 3 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合唱--中国同国际社会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全面、系统、专业地介绍了中国与世界多地区开展的合作, 积极主动展开监测工作,向世界分享中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严格追踪并隔离密切接触者”等宝贵抗疫经验。2
值得一提的是,军事医学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临床试验后,科技日报社第一时间刊发了题为《三款中国疫苗,快来了!》3的对外传播稿件, 向全球集中分享当时中国三种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有别于其他硬新闻,疫苗研发竞速既是最终战胜疫情的需要,也是大国科技实力和责任担当的体现。对疫苗研发进展的关注,成为对外报道科技支撑抗疫的重点领域。因此,这篇文章不仅报道了三种疫苗研发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将成果背后的全国协同机制讲明白,特别强调了中国疫苗研发按照科学规律开展合法合规的研究,以确保疫苗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理念。
4月,中国抗疫进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新阶段,科技日报社对外传播稿件深入分享“中国经验”,包括《中国“战疫”经验助力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4《新冠肺炎药物治疗亮出“中国方案”》5《争分夺秒,中国科研攻关与病毒赛跑》6等。这些报道除了传播硬科技成果,受访专家对这些科研成果的解读体现了报道的专业性, 科研团队的攻关故事塑造了中国科学家科技报国的真实形象。
06-13 来源:未知
01-30 来源:网络整理
03-27 来源:未知
04-19 来源:网络整理
08-12 来源:网络整理
02-06 来源:未知
07-26 来源:网络整理
03-22 来源:未知
03-27 来源:未知
06-02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