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创新生态是最肥沃的土壤。近年来,南山区整合优质创新生态之“环”,形成“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创新层级链和“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创新形态链,不断构筑创新发展高地。
在创新层级链上,南山区注重加强对原始创新的引进和培育,建成了国内第一所设于园区内的高端院校“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合作,组建世界顶尖学者牵头的实验室18个。支持建设鹏城实验室、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等高端创新平台,不断培育本土原始创新生力军。
以市场为导向,由企业主导实施技术创新,南山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区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5%,其中90%以上投入来自企业。全区孵化器、众创空间208家,在孵企业3120家,国内外技术创新型领军企业130个,其中90%由本地孵化器孵化。在深圳湾等六大重点片区布局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制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创新形态链上,建立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打造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先锋区。创建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实施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和居民社区“三区联动”改革行动计划,实施“人才服务、科技服务、企业政务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双创服务”等五大创新服务,打造高质量综合创新生态体系,为两大创新链条提供“闭环”支撑。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阶梯,创业是时代发展的主题。”王强表示,南山的蓬勃发展得益于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创业之星”大赛便是生动印证。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创业盛会之一,从2008年首届举办至今走过了11个年头,吸引海内外众多的创新企业和创业团队,赛事规格、项目数量、投资案例等逐年递增。2018年大赛更是硕果盈枝,实现“三大历史性突破”:报名项目数量首破4000大关,其中境外项目达540个,历届最多;赛制设计上突破“单打独斗”模式,联合腾讯、正威国际等世界500强、领军企业和清华研究院、太库等海内外创新中心,设置十大行业赛、五大境外赛,进一步“做强行业赛、做大海外赛”;在项目孵化上着力于赋能项目和团队全成长周期,凝聚往届优秀参赛企业、核心服务机构等资源,持续打造“创业之星”生态圈。据王强透露,南山将进一步以赛事运营市场化、赛区布局国际化、创业服务体系化、创新驱动产业化为路径,努力打造全国领先的“双创”服务品牌和全球领先的创业大赛品牌。
王强表示,南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入海口,拥有“特区+湾区+自贸区”三区叠加优势。南山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来自海内外的创新企业、机构和人才。(记者 杨阳腾)
06-13 来源:未知
01-30 来源:网络整理
03-27 来源:未知
04-19 来源:网络整理
08-12 来源:网络整理
02-06 来源:未知
07-26 来源:网络整理
03-22 来源:未知
03-27 来源:未知
06-02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