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日的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表示,中国前期的抗疫药物临床研究和应用进展陆续得到全球关注,她呼吁凝聚全人类智慧才能更好应对全球所面临的疫情防控严峻形势。
孙燕荣介绍,中国为全球的疫情防控所提供的中国经验和借鉴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中国研究团队在中国境内开展针对新冠肺炎的药物临床研究,所产出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最快速度与全球分享临床经验与成果。
第二方面体现在,中国科研团队持续高频次与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和学术研讨,主要内容包括中医药、磷喹、法匹拉韦、托珠单抗,以及恢复期血浆、干细胞等一系列产品和科研攻关成果,新冠肺炎临床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经验都是交流中的重点。
第三方面体现在,中国前期开展药物研发所取得的成果已经被部分国家所采纳,纳入到相应的临床救治方案中。同时,世卫组织以及多个国家也在相继开展氯喹、羟氯喹等药物的临床研究,多个国家先后批准使用恢复期血浆、托珠单抗等中国方案中所涉及到的药物品种与方案应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或者开展临床研究。
她说,新冠肺炎药物的研发是一个快速形成的研究格局,磷酸氯喹是由德国科学家在80年前发明的,法匹拉韦是由日本科学家在20年前发明的,中国正在推动的自主研发的可利霉素是由中国科学家在30年前发明的。据此可以看出,只有全人类、全球的智慧凝聚在一起,才能够更好面对现在全球所面临的疫情防控严峻形势。 (记者 孙自法)
标签:
责任编辑:王贵溪
相关新闻
王军志院士:新冠病毒疫苗应急审批不会降低安全性标准在14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指出,即使是在应急审批的情况下,对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价标准也不能降低。 近期,中国两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二期合并的临床试验许可,相关临床试验同步启动。这是中国首批获得临床研究批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我们国家在制备灭活疫苗方面,基础是比较...
德国国家科学院就放松疫情控制措施提出建议德国国家科学院针对新冠疫情发布最新版特别报告,就德国逐步放松相关限制措施、恢复社会常态提出政策建议。 报告指出,公共生活可逐步恢复正常,但前提是:新增病例数稳定在较低水平、卫生系统不会超负荷运转、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护措施得到遵守。在此前提下,零售业、旅游业等可率先开放,社会、文化和体育活动也可逐步恢复。 报告建议全国学校按照年级逐步复...
厦门4月13日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零新增一、境外输入疫情 4月13日0—24时,厦门市报告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0例。 截至4月13日24时,厦门市累计报告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6例(英国6例,菲律宾5例,美国1例,阿联酋1例,爱尔兰1例,荷兰1例,马来西亚1例)。 现有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新冠疫苗研发再加速 两款灭活疫苗启动临床试验【组图】 法国再次延长“禁足令”至5月11日【组图】06-13 来源:未知
01-30 来源:网络整理
03-27 来源:未知
03-22 来源:未知
03-27 来源:未知
06-02 来源:未知
11-22 来源:未知
11-22 来源:未知
02-28 来源:未知
03-16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