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阵地不够。与国土自卫型的军队建设模式相适应,中国军队的新闻宣传力量传统配置也是“内向型”的,缺乏专业化的外宣力量体系,在国外没有自己的新闻采集力量,也缺少新闻传播的平台载体。
五是技巧不够。新闻传播,讲事实也讲技巧,在国际舆论场争夺话语权更需讲技巧、讲规律。自说自话、自言自语式的宣传,不顾对象、自我满足式的传播,很难被海外受众所接受。
三、在守正创新中提升中国军事新闻国际传播能力
守正就是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在中国军事新闻国际传播中讲导向,不是一句空话,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准确传递中国军队声音,讲好中国军队故事,展示中国军队形象;二是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突出中国视角,提出中国观点,发出中国声音,避免成为西方的传声筒;三是按照“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要求,努力构建自己的国际话语体系。
守正离不开创新,创新才能更好守正。对于中国军事新闻国际传播来说,需要创新的领域很多,从思维理念、方法手段、终端平台到人才队伍等,需要全方位的、脱胎换骨式的创新。当前,要重点把创新的着眼点放在提高议题设置能力和精准传播能力上。
议题是舆论的先导。西方媒体之所以能够主导国际舆论,一个重要原因是善于设置议题、控制议题,再加上其强大的传播力,使国际舆论围着他们的议题“跟风打转”。加强中国军事新闻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必须把提高议题设置能力作为突破口。特别是作为拥有独家资源优势的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应该将中国军事新闻的议题设置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让我们设置的议题成为国际关注的话题,用我们的报道引导世界涉华舆论的走向。
在所有涉及中国军队的议题中,要把习近平强军思想、习主席有关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时政活动作为国际传播的首要议题,完善固定策划机制,强化国际传播策划职能。统帅形象是中国军队形象的最集中展示,统帅领导和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故事是中国军队最动听、最有价值的故事。在国际传播中,要大力创新和拓展围绕核心的报道,由程序性报道、节点性报道向观点性报道、常态化报道拓展,由文字报道向视觉报道拓展,由传统报道向新媒体报道拓展。要把加强议题设置和创新话语表达结合起来,找准中外关注交汇点、诉求契合点、情感共鸣点,把我们想说的与海外受众想听的有机结合起来,使中国话语变成世界语汇,使中国观点成为国际共识。
再精妙的议题,如果没有精确的传播,也难以达到效果。对于国际传播来讲,必须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差异化的传播战略,“分类定策”。从外宣对象看,全球国家大体可分为三类:对把我国视为战略对手的国家,我们不应抱有太多幻想,应该坚持以我为主,斗而不破;对骑墙观望、不认同我们的价值观念,但希望同我合作的国家,应该尽力争取、求同存异、增进理解;对同我国利益共同点、情感共鸣点多的国家,要加强合作、广交朋友,巩固和扩展我国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在多年国际传播实践的基础上,以新华社为代表的外宣媒体最近提出“精准外宣”理论。所谓“精准外宣”,就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数据化等新兴技术手段,针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内容采集生产加工,利用指向明确的平台渠道,推送抵达特定用户群体,达到可预期、可测量的效果的一种宣传方式。
军事新闻的国际传播,某种意义上就是在打舆论战,必须力戒浮光掠影式的“浅传播”、撒胡椒面式的“泛传播”、平均用力的“漫传播”,通过量体裁衣、定向直供、精准推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军事新闻事业,要将加强中国军事新闻国际传播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军事传媒旗舰的基础性工程,以讲好中国军队故事、传播好中国军队声音为己任,努力掌握中国军队声音的传播权、中国军队形象的塑造权,为把中国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撑。
03-25 来源:未知
03-25 来源:未知
04-09 来源:未知
03-22 来源:未知
03-27 来源:未知
04-04 来源:未知
04-17 来源:未知
04-17 来源:未知
06-11 来源:网络整理
03-22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