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亮出大招,高调地公布了“烈火5”弹道导弹的发射视频。印度之所以如此高调,主要有两个原因,该导弹是印度当前性能最先进,也是射程最远的弹道导弹,另外该导弹自研发之日起,其所有试射均获得了成功,一改印度弹道导弹“布朗运动弹”的常识,这着实让印度扬眉吐气了一把。央媒邀请我国著名导弹技术专家杨承军对烈火5进行点评时,最后总结道,烈火5虽然精度不高,但是增大了防范的难度。
印度拥有两大系列弹道导弹,分别为“大地”和“烈火”,前者系列主要集中在战术、中短程导弹方面,而烈火系列主要体现在中远程上。此次印度媒体高调宣传的烈火5就属于中远程弹道导弹,据印度公布的资料,其最大射程可达5000公里。然而印度方面却迫不及待地将其宣传为洲际导弹,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或将成为印度的威慑目标。
导弹的射程有了,但是这并不代表导弹的技术就先进了。事实上,在掌握弹道导弹技术之后,如果将提升射程作为主要目标并不困难,而烈火5弹道导弹正是这样的一个产物。当然,相比印度早期的大地系列弹道导弹还是具备一定优势的。烈火5采用3级全固体火箭发动机,相比采用液体燃料的大地短程战术导弹,其发射准备时间大幅缩短。换言之,烈火5提升了其实战意义,在战争中有能力在发射车被摧毁之前将导弹发射出去。
同样,烈火5的缺点也极为明显,作为射程只有5000公里的弹道导弹,其最大直径达到了2米,重量达到了50吨,这是什么概念?比大多数最大射程达到1.3万公里的洲际导弹还要重。美国于上世纪70年代服役的“民兵III”洲际导弹重量也仅有39吨。烈火5洲际导弹本质上还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烈火5虽然采用了全固体火箭发动机,但是其目前基本不具备机动、发射一体化的能力,这也大幅降低了其实战能效。
烈火5弹道导弹的装备,让印度具备了一定的核威慑能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印度虽然宣称烈火5拥有多弹头投送能力,但是印度不具备分导核弹头投送的相关能力。分导核弹头最大的特点是每一个核弹头都相当于一个单独的重返大气层载具,每一个弹头都要单独攻击预先瞄准的目标,技术含量可想而知。虽然印度在航天领域展示了一箭104星的技术,但是弹道导弹分导技术显然要比制造太空垃圾难度大得多。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专家表示烈火5弹道导弹增加了防范难度,这也仅仅只是相对传统防空反导系统而言的。弹道导弹有一个特性,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导弹的射程越远弹道顶点高度就越高,末端的速度就越快。当前一些远程防空导弹基本都具备一定的反导能力,以S400防空导弹为例,其可拦截射程在2400公里以内的弹道导弹。
换言之,印度最新的烈火5弹道导弹压缩了防空导弹的拦截效率,从这个层面上看,是难以防范。然而无论是中国、美国还是俄罗斯,都拥有自己的反导系统,作为专业反导拦截系统,其拦截能效要比防空系统这种“半路出家”的系统要优越得多,拦截弹的特性也更加具有针对性。通过在烈火5的必经之路上部署大气层外拦截系统,可以轻松拦截处于中段飞行的弹道导弹。至于等级更高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烈火5还没有这个资格享受,也永远不可能享受得到,毕竟印度本身的距离也不远。
和印度烈火5性能相近的导弹,我们有东风26,不过相比两者的体积就能看出,印度在弹道导弹方面的差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弥补的。东风26发射车是6轴高机动底盘,兼顾运输发射。而烈火5则使用大型特种拖挂车运载,发射程序极为繁琐,甚至降低了固体导弹发射准备周期短这一天然优势。
除此之外,东风26具备打击移动水面舰艇的能力。试想一下,在4000公里外能够精准命中舰艇是什么概念。反观烈火5导弹,连打击地下发射井所需要的精度也无法满足,更别提打击移动中的舰艇了,可见其对于印度提升战略威慑能力的意义并不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