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练脚力。脚底板下出新闻,图片新闻摄影更是如此,在正确的时间,处于正确的位置,运用正确的方式按下快门,就能成就经典的新闻摄影作品。因此,一定要练就一双铁脚板,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二是练眼力。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不断提高新闻嗅觉,将官兵练兵备战、践行强军目标的重大时代主题用摄影进行生动表达。
三是练脑力。一幅新闻摄影的精品力作,一定是最精彩瞬间的记录和深远立意的表达,最考验拍摄者的头脑、眼界和功力。不经过大脑过滤的拍摄,出不了好片子。应多思多想,力求有主题、有创意、有思想、有深度,让图片好看、耐看。
四是练笔力。图片新闻,以图为主,结合一定的文字来表达主题。要练好笔力,用生动简洁的文字对图片进行补充说明。
四、画面呆板平淡
在新闻图片来稿中,画面平淡、呆板的照片不少,鲜见活生生的抓拍照片。如:反映政治教育活动的照片,常常是一个人站在台上讲,众人坐在台下听的场面,毫无动感,缺乏新意。再比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时,不少部队都开展了纪念活动,编辑部也收到不少这类题材的新闻照片,但来稿多是一些参观纪念场馆的镜头,画面单调,“千人一面”。这样照片怎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呢?
提高新闻图片的质量,除了掌握曝光、色彩、构图等基本技能,还应着力提高表现力,熟练运用各种摄影技法,加强艺术构思,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一是角度要新。一张图片能不能让人眼前一亮,角度往往很重要,千篇一律的图片难以达到宣传效果,引起读者的兴趣。这就要求拍摄者平时要多观察、多尝试、多实践,善于跳出思维定势,只有以独特的视角抓住新闻事件的兴奋点、闪光点,才能取得让人过目不忘的效果。
二是技法要熟。新闻摄影属于平面视觉艺术,涉及点、线、面、光度、色度等视觉要素。新闻摄影构图,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需要熟练掌握长曝光、多重曝光、闪光等摄影技法,综合运用长焦、广角、大光圈等镜头的成像特性,应处理好新闻摄影构图上各种视觉要素的关系,提高新闻摄影的艺术性,为读者呈现高质量的摄影作品。
三是情感要真。新闻摄影的重要功能是纪实和传情,只有情感饱满的图片才能打动人心。新闻摄影者要深入基层、走进官兵,把注意力放在基层建设的重点、难点、热点甚至是痛点、泪点上,放在与基层官兵生活密切相关的身边人身边事上,积极挖掘感人的故事、暖心的瞬间。
五、拒绝“美颜”杜绝造假
新闻图片不同于艺术图片,必须要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注重反映新闻事实,切忌主观臆造。现在,各种图片处理软件和工具繁多,功能强大,在给新闻图片的后期调整提供了便利条件的同时,也给造假图片提供了更大可能。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坚决杜绝摆拍、用图片软件拼图的错误做法,避免失实新闻图片报道失真问题的发生。
一是准备功夫要做足。拍摄时,要严谨细致,比如一些环境杂乱、人员着装不整、动作散漫等问题,可以在拍摄前进行处理或提醒,切莫等到拍摄后发现不足,再用图片软件进行所谓的美化处理。
二是多抓拍。有的通讯员习惯于摆拍,往往是“办公室里想点子,下到基层找例子,到了现场摆场子,安排C位拍片子。”这样拍出的新闻照片缺乏生活气息,也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基层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摄影题材,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练兵备战的不断深入,实战训练、对抗打靶的活动越来越多,新闻摄影者要树立正确的新闻摄影观,到火热的练兵备战一线寻找鲜活素材,抓拍精彩、感人的瞬间。
三是后期加工勿过度。有时,精彩的瞬间往往很短暂,受场地、角度或其他因素限制,一些图片在构图上不够简洁。为使画面主体更突出更好地展现新闻事实,对画面进行适当裁剪,或者为了满足出版要求,对光线色彩进行适当矫正,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是允许的,但绝对不能为了画面漂亮进行过度“美颜”,甚至通过裁剪、拼接、修改获得照片,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03-25 来源:未知
08-20 来源:未知
10-24 来源:网络整理
11-10 来源:未知
05-17 来源:网络整理
08-12 来源:未知
10-17 来源:未知
03-25 来源:未知
04-09 来源:未知
06-20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