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研究发现显示,人的平衡能力在60岁开始下降,每10年下降约16%,70岁下降30%;每年我国约有三分之一的65岁以上的老人有过一次或者多次的
跌倒经历;跌倒轻则皮肤挫擦伤,重则骨折,骨折是老人跌倒后主要的并发症,10%的跌倒会造成骨折,其中有2%是髋骨骨折;跌倒是造成65岁以上老人死亡的首位原因;75岁以上老人因
跌倒致髋骨骨折的,约有50%在一年内死亡。因此我们要重视老人的跌倒问题。

老人最容易在哪儿跌倒?答案竟然是是:家里。中国疾控中心调查显示老年人跌倒有一半以上是在家里发生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在家中的时间占比会越来越长,看似安全的居家环境,对老年人来说却是陷阱重重,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跌倒事件,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家中存在跌倒安全隐患的排查。那么,父母可能会在家里哪些地方跌倒呢?
从上图可以看出,浴室、卧室、厨房是容易发生跌倒事件的高风险场所。
这几个场所一般都是老人经常会去到的地方,并且浴室、厨房不可避免会有水、油等容易致人滑倒的东西。卧室空间较为狭小拥挤,老人在起夜的时候,也较为容易发生磕碰跌倒。
如何有效避免父母在家中跌倒?
1.通道空间无障碍;
2.地面平整、干燥、防滑;
3.照明充足、方便控制开关;
4.家具设计适合老年人;
5.尽量避免登高取物。
家居环境方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要点入手:
1.移开会绊倒或让老人滑倒的东西,包括家具、电线、杂物和松散的地毯。优化家具摆放位置和电线走向,避免行走时被绊倒。门槛处不要有高度差,保持平整。
2.保持家中充分照明,让老人能轻松地看清路面。安一盏小夜灯,亮度保证能够看清过道。
3.不要把东西放在高处,这样老人就不用冒险去攀爬拿东西。常用物品应放在适宜的高度,避免使用梯子;如必须使用,使用有防滑胶套的梯子,并有人在旁保护。
4.安装安全设施。家庭中,建议在最容易发生跌倒的地方(浴室、卧室和厨房),安装一些设施防止跌倒,比如,防滑垫,浴室和厕所里使用的扶手杆等等。尽量不使用浴室内的浴缸,使用淋浴,可放置一个防滑低矮的凳子在淋浴间,老人坐在上面洗浴,减少滑倒风险,淋浴时尽量有人在旁边陪护。
5.鞋柜旁放置高度适宜的座椅,供换鞋用。
6.使用适宜老人起居的沙发,避免太软或太低。
7.使用有扶手的椅子。
8.使用防滑材质的地面材料。保持地面干燥,及时擦拭水、油渍,尤其是卫生间和厨房。
9.将灯放在床边伸手可以碰到的地方。保持卧室地面整洁,不要随意摆放物品。床的适宜高度:以老人坐在床上时,脚刚好能接触地面为佳。在床头安装电话,保证不用下床也能接听。
10.封闭阳台或安装雨棚;下雨天尽量不去阳台、或擦干雨水后再去阳台。及时整理阳台杂物。加高阳台栏杆,高度要高过腰部。
老人自身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防止由于自身原因跌倒?
1.穿着方面,穿高跟鞋、鞋底打滑的鞋或太宽松的鞋(不合脚)容易造成跌倒。另外,光脚走路或只穿袜子走路也会增加跌倒风险。
2.锻炼有助于降低跌倒的风险,还可能有助于防止在跌倒中受伤。推荐做一些对力量和平衡都有帮助的锻炼。比如说,行走、游泳和太极拳之类。
如果不小心跌倒怎么办?
跌倒之后,一定要去医院检查。临床中,见过很多老人,跌倒后起初没有特别不舒服,但是数周之后出现头痛,反应迟钝,做头颅CT后发现是慢性硬膜下血肿(一种颅内出血)。所以,跌倒后要看医生。医生除了查看有无跌倒损伤外,还会帮助病人寻找跌倒的原因,以及评估再次跌倒的可能性。同时,给出具体建议,预防跌倒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