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通讯员 罗旭 记者 李雪)7月份以后,天气一日热三分,令人“如坐深甑遭蒸炊”。然而在习水县,却呈现一派葱郁清凉之景:林木森森,清风鸟鸣,一步一景,开阖有序,三五成群的避暑人群在院子里面笑语潺潺,习水就是这样无声地展示着自己的清爽舒适。
近年来,习水县依托独特的地理、气候和生态优势,着力发展避暑休闲旅游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拓展乡村旅游文化内涵,与避暑休闲游结下不解“凉”缘。

亲子体验游

重庆人邱大爷已经是第二次来大坡镇飞鸽村避暑,去年和朋友一起来过这里,觉得这里的夏天简直太凉快了,“重庆热的像蒸笼,这里却凉快得很,生态植被又好,还可以在水上公路耍水,早上的时候早起去看看云海,晚上睡觉还要盖被子呢,今年我又约上我的伙伴们,一起来这里耍上5天,结果5天下来,大家都不愿意换地方了,都决定在这里避暑。休闲的乡村避暑不只有清凉的气候和茂密的植被,还有温馨的服务。”
住在寨坝镇幸福家园农家乐的重庆避暑游客景世玉说:“孩子之前就在习水避暑,听说这里很不错,我就过来试试,结果这边真是凉快,吃的都是老板自己种的蔬菜,吃起来特别放心,最让我感动的事情是,我90岁生日那天,孩子提前定了两桌饭准备一家人吃顿饭就当庆生。老板当天听说后,急匆匆地在镇上定了一个蛋糕,然后还送了酒水,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给我过生日,让我觉得特别感动,这个90岁的生日让我觉得很温馨,很有家人的味道。”

亲子体验游
大家对习水偏爱并非无来由。习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8%,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20000多个,常年平均气温13.6摄氏度,县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9个,省级风景名胜区5个,既能在这里清凉避暑,也可以去景区兜兜风。

从“卖资源”到“卖文化”“卖生活”,习水县正从1.0版乡村旅游向文化内涵主题化升级并向着产业链的方向纵深拓展,实现了特色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地处习水县城附近的桑木镇土河村,是一个少数民族红苗聚集之地,2018年创建国家AAA级景区后,该镇决定发挥该村的海拔高的地理优势和红苗风情的民族特色,采用“旅游景区+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打造一个集民俗旅游、休闲观光、乡村避暑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荷塘苗乡。
3年下来,土河荷塘苗乡已成为习水具有民族特色的景点,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7月到10月是我们村的旅游高峰期,很多人来这消暑避夏,住宿都得提前预定。”土河村村支部书记李孝刚说。

苗族踩山节活动献歌
住在土河村已经有1个多月的重庆游客陶素珍说,今年听朋友说这里不错,我就报着试试的态度过来,结果过来发现这里真是不错,天气凉快得很,空气也特别好,还有一大片盛开的荷花,今年来正好遇见开展苗族踩山节活动,苗族的立花杆、对歌、竹竿舞、芦笙舞等一系列的活动,真是太好耍了。今年来这点避暑,真是没有选择错。
在仙源镇福同村,农旅一体户外拓展尽享山谷里的清凉夏日,走在村里,可以体验农家生活:大伙协力打糍粑、徒手掰玉米、地里摘辣椒、柴火煮豆花、河里摸鱼等。“以前来避暑的游客除了在村里面转转,好像也没什么事可以做。现在游客可以带上草帽,扛着锄头,跟着村民去下田,灶前卤水点豆花,晚上的时候大家一起组织一个文艺晚会。活动内容丰富了,避暑游客的业余生活也有趣了,大家都组团过来避暑了。”仙源镇福同村支书袁孝说。

水上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