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应对到底该怎么做?

网络舆情的持续发酵,很多时候并非是由于公众持续关注事件本身,而是由于他们对涉事方舆情应对的态度和作风不满。舆情应对到底该怎么做?干货呈上。

舆情应对的12大问题

1、放任不管

''放任不管”就是对于出现的网络舆情,不理会、不处理,不作表态和反馈,任由舆情发酵。舆情一旦出现,就意味着民意形成了汇集。如果公众后续得不到新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从其他各种渠道寻找信息,甚至是道听途说得来的虚假错误信息,导致舆情不断扩散,造成重大影响。

2、缺乏敏感

在应对舆情时,涉事方对公众的心理和情绪不了解,采取的做法或发布的信息触及到了公众的敏感点,引起公众不满。有时虽然原本出于好意,但由于没有考虑到公众的承受度,所做的工作可能不会被公众理解,甚至可能会被误解。

3、自说自话

舆情发生后,机械地完成宣传任务,照本宣科念稿子,只管将自己想要传递的信息表达出来,不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不就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回应,或者答非所问,这样的应对方式容易让公众产生误解:一是认为涉事方工作水平低下;二是认为涉事方故意隐瞒真相,忽略群众呼声。

4、刻意隐瞒

少数涉事方刻意遮掩真相、隐瞒实情,甚至故意放出虚假信息,混淆视听。但真相是掩盖不住的,一旦彻底曝光,公众会对涉事方的公信力产生质疑。

5、语言刻板

在做舆情回应时,对公众打官腔、讲套话,陈词滥调多,或者过度使用专业词汇、生僻词,故弄玄虚让人听不懂,甚至“创新”使用不恰当的新词语,一方面容易引发公众反感,另一方面也容易误导群众。

6、态度生硬

发布信息或回答公众问题时语气生硬,对待公众询问不耐烦,态度蛮横,始终摆出一副趾高气扬、高高在上的样子,会让人感觉漠视公众利益和百姓疾苦,极易引起公众反感,甚至会引发次生舆情。

7、避重就轻

选择性回应公众关切,对于公众真正关心的问题避而不谈,仅就细枝末节或无关紧要的事情作出回应。比如,有的舆情回应采取“抠字眼”式辟谣,只要网上流传的消息与事实有一点不符之处,就认定“网传消息与事实不符”,为虚假信息,没有实事求是地说明哪些内容属实,哪些内容不实。

8、转移话题

对公众关心的问题不作正面回应,有意将话题转向别处,转移公众注意力。有时故意选择社会上出现重大事件时发布信息,试图掩人耳目,尽量减少公众关注度。这种做法有时能够起到降低舆论热度的效果,但如果运用不当,容易引火烧身。

9、推诿责任

对于存在的问题不愿负责,想尽办法推卸责任,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推诿扯皮,或者过分强调符合程序要求,而不注重办实事、求实效,实在推脱不了责任时,就找临时工“背锅”。这样的做法使得公众感到被糊弄,容易激起更大范围的民意反弹。

10、乱扣帽子

对公众关心的问题不作正面回应,反而质疑指出问题的人的动机,比如影响社会稳定,影响发展大局等。实际上,大部分网民的出发点是好的。应对舆情需要直面问题,明确回应,乱扣帽子往往适得其反,公众会认为这样的做法从反面证实了问题确实存在。

11、品德隐射

暗示舆情当事人或指出问题的人的道德品质存在瑕疵,比如曾经有过违法行为、不讲诚信、从事不正当职业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出现的舆情,公众需要相关部门依法办事,不能因个人存在品德瑕疵而剥夺其合法权利。

12、反复变化

在发布的信息中,前后数据不一致,对同一问题的解释前后不一致,不同部门有不同的说法,这些都会让公众感到困惑,无法判断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进而质疑涉事方的工作水平。

上述提到的这些问题,看似是涉事方应对舆情的能力不足、水平较低,实际反映出的是涉事方的工作作风问题。在应对舆情时,没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没有站稳群众立场,没有践行群众路线,结果舆情热度不仅没有降下来,反而持续发酵升级,甚至引发次生舆情,造成更恶劣的社会影响。

舆情应对的10大建议

正确应对舆情,需要一些好的办法和技巧,比如做好舆情监测、通过权威媒体发声放大传播效果等,但最关键的是要有端正的态度、优良的作风。

1、善于学习

学习深入,认识才会透彻,才能讲出令人信服的道理,应对舆情时才能做到以理服人。要加强理论武装,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熟悉新媒体,科学把握网络传播规律,不断提升舆情跟踪研判能力。

2、主动作为

对于网络舆情,不能怕,更不能躲。如果存在怕和躲的心态,就容易始终处于被动应付、消极应对的局面。要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接触新媒体,主动联系,主动沟通,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3、尊重群众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试图糊弄群众的举措都是徒劳,最终适得其反。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诉求,真诚回应群众关切,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的心理认知和情绪感受,依据社会常识应对舆情。

4、快速及时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很快,如果没有及时应对,造成的影响将会以指数级速度扩散。在发现舆情后,不能等待拖延,否则就容易错失有效应对的关键时机;也不能按照平时的工作节奏,按部就班层层签批走程序,必须第一时间研判分析,尽快拿出方案,及时应对,尽早控制住舆情扩散,力争将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5、稳定预期

舆情发生后,公众的情绪已经被调动起来,如果在应对时反复变化,公众得不到稳定的预期,舆情就容易升级。要做好统筹协调,明确固定的信息发布人、发布时间和发布渠道,统一数据和来源,对同一问题的解释说明应保持连贯性和一致性。如果有变化,应公开坦诚说明原因。对于需要时间进行调查研究、不能尽快给出结论的问题,如果只是简单地说正在调查,公众不知道等待的时间长短,感受到不确定性,自然很难满意。应明确相关工作的时间节点,有序发布阶段性信息,稳定公众预期。

6、公开透明

公开透明是谣言的天敌。遮遮掩掩、暗箱操作容易引起公众误解,即便结果或结论是正确无误的,公众也会质疑相关程序是否得当。公开透明的态度,能够赢得公众的信任,要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做到及时公开、定期公开,能公开的尽量全部公开,公众看到的真相越多,对事件的怀疑和猜测就会减少。

7、实事求是

公众对虚假是极度厌恶的。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直面问题的核心,直接回应公众的关键诉求,发布真实信息,真诚与公众沟通交流。对于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掩饰,勇于担当负责,及时改正,以务实的举措和优良作风赢得公众理解和支持。

8、灵活处理

现实往往是复杂的,不少问题难以迅速找到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采取灵活的方式处理,一方面要安抚公众情绪,避免舆情升级扩大,另一方面要找准切入点,尽快推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9、锤炼语言

疫情防控期间,公众愿意听钟南山和张文宏讲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不讲官话、套话,不讲过多的专业术语,而是把专业知识用通俗的语言讲出来,让公众听得懂,自然也能够赢得公众信任。舆情回应,语言应尽量平实、生动、清新、质朴、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10、依法办事

对待公众善意的批评意见,要虚心听取;对于恶意造谣滋事的,要依法打击。应对舆情是特殊情况下的紧急事件,存在特事特办的实际需要,但不能以此为借口违法违规动用权力,要坚持依法行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法律的约束下使用权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澳门成人感染流感数较年初明显上升 重症

      澳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29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目前流感情况。2019年4月底至5月初,澳门流感情......

    05-30    来源:未知

    分享
  • 热点 诈骗团伙请老外合演境外拍卖会

      本想把珍藏品卖个好价,某些收藏公司打着廉价拍卖的幌子,收取了处事费,终极下场倒是流拍。这是市场成份招致,照常骗......

    06-18    来源:未知

    分享
  • 新闻 第7批赴马里维和警卫分队组织实弹

      在传递爱心的路上,最须要的不是你的显示,而是你的泛起。 周丰林 暑期到了,湘西大山深处,六年级学子向淋即将解缆插......

    07-15    来源:未知

    分享
  • 时政 长江边7万吨鹅卵石“搬了家”

      原标题:长江边7万吨鹅卵石搬了家 翌日,重庆市忠县审查院举行落实1号总河长令检察开放日勾当,参与勾当的人大代表们实......

    09-01    来源:未知

    分享
  • 关注 以“标准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经过完竣规范化竖立,或是有用回护公共优点不受危害 高标准是高质量的保证,高质量的制造品和效力不单关乎生活生计风......

    09-25    来源:未知

    分享
  • 一周内12辆车子连续着火,皆拜一人所赐

      8月5号以来,郑州市管城区消防大队,在一周内一连接到了12起车辆着火报警。 防火参谋:单单是8月5号晚上凌晨这一时间段......

    09-30    来源:未知

    分享
  • 新闻 蓝天保卫战重在“常治”

      症结期攻坚期窗口期,不但要求我们把沾染治理任务做好、做足,让成果更实、更长,更呼叫着发展的全方位进级。 不久前......

    10-21    来源:未知

    分享
  • 人文 本市首届“社区邻里节”热闹开幕

      原题目:本市首届社区邻里节萧疏开幕 在位于通州运河文明广场的社区邻里节主会场,市民合影眷念 本报讯(记者 武文娟......

    10-27    来源:未知

    分享
  • 社会 中超-10分钟内连扳两球 天海2-2人和

      民众网北京10月27 日电 北京年光旧日下午15:30,2019赛季中超联赛第28轮的继续演出,天津天海坐镇主场迎战北京人与。上半......

    10-27    来源:未知

    分享
  • 深圳4个站均在宝安境内 穗深城际铁路给

      穗深城际铁路给宝安带来了什么 南方日报2019年12月26日讯 以前坐大巴要两三个小时,现在坐城际不到1小时即可到达。12月1......

    12-26    来源:未知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