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实现多点迸发、竞相跨越区域协调发展——
渝黔共建合作先行示范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吴秉泽 王新伟
重庆、贵州两省市形成了集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航运于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在旅游、能源、贸易等方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走出了一条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特色鲜明的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近日对外公布,标志着渝黔合作进入新阶段。
重庆、贵州同处我国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山水相连、文化相近。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认为,黔渝“山同脉、水同源、人同俗,双方合作潜力很大、前景很好”。
该《方案》提出,要发挥好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作用,推进两地全方位合作,共同深度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实现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特色鲜明的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去年4月12日至13日,渝黔两省市在重庆举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座谈会,并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确立了9大部分54项重点合作内容,目前多个合作内容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提升了两地合作水平。
“一轴一核、一带三片”布局
因地缘相近,贵州和重庆两地交流往来密切,有着互补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平台基础,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目前,黔渝两地间已经形成了集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航运于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在旅游、能源、贸易等方面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贵州依托交通网络,通过重庆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度参与到长江经济带发展。
此次黔渝合作打造的先行示范区,按照“极点、沿线、沿边”的思路确定了区域范围,着力构建“点、线、面”合作新格局。
极点——以重庆市两江新区、贵州省贵安新区为依托,发挥两大国家级新区在内陆开放、经济发展、体制创新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形成带动渝黔合作的制高点和牵引点,借助高铁、高速公路等主要通道,让两大极点牵引渝南黔北承外接内,成为辐射全国的重要战略区域。
沿线——依托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推动渝南黔北各城镇群、各类园区、各个景区快速实现无缝连接,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加快集聚与扩散,促使綦江、万盛、遵义等沿线区域中心城市率先加快发展,辐射引领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沿线市区县共筑繁荣经济带。
沿边——依托两地毗邻地区优良的生态环境、雄奇的地形地貌、富集的避暑康养资源、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民同俗、水同源、山同脉的历史渊源,积极推动沿边市区县开展务实合作,形成示范片区。
在此格局下,黔渝两地将推动合作先行示范区形成“一轴一核、一带三片”布局,推动形成多点迸发、竞相跨越的良好发展态势。
其中的“一轴一核”主要依托以渝贵铁路、兰海高速重遵段等高速公路、铁路为主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积极推进重庆两江新区和贵州贵安新区两个极点建设,辐射带动沿线地区加快发展,构筑发达的基础设施复合廊道,形成渝黔南北发展主轴。同时,在主轴基础上,以重庆的綦江区、万盛经开区、江津区(江津综合保税区)和贵州省遵义市的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绥阳县、桐梓县为核心区,强化产业分工协作,引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提高人口经济集聚能力,建成渝黔合作先行示范的桥头堡和主阵地。
“一带三片”中的“一带”则是指渝黔东西向文旅融合示范带,以沿边延伸拓展,串联起沿边各市区县重要景区景点,以全域旅游为主攻方向,推动绿色崛起,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同时围绕“一带”,着力打造“江津—赤水、习水”“南川—道真、正安”“秀山—铜仁”三大片区,力争在关键领域加强合作,在薄弱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建成渝黔全面合作沿边先导区。
树立西部跨省市合作样板
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的先行体现在哪?《方案》提出打破行政区划壁垒,突破现有体制障碍和政策约束,在开放平台合作、通道资源整合、产业协作联动、生态文明共建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打造西部跨省市合作样板区。
在开放平台合作上,渝黔两省市将借助两江新区、贵安新区的优势条件,用好用活国家赋予的改革发展政策,共同在重大创新上先行先试、重点突破、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加快在大数据、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金融业上协同发力,促进产业向高端提升;同时,积极搭建通关、通道、平台体系,共同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05-30 来源:未知
06-18 来源:未知
07-15 来源:未知
09-01 来源:未知
09-25 来源:未知
09-30 来源:未知
10-21 来源:未知
04-17 来源:未知
05-28 来源:未知
09-11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