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讯 2021年5月15日是第28个“国际家庭日”。在国际家庭日前夕,一个由多位家庭教育研究学者组成的调研组来到四部曲公司/阳明教育研究院考察家庭建设实践课题。考察结束后,一位研究者感慨道:“我研究教育,过去一直认为,家庭生活和家人之间的关系,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像对待工作那样努力研究。今天我更明白:家庭,也是可以建设的。”
家庭建设的急迫性
家,是人生的起点,是我们一生的温暖港湾。
对于中国人来说,家的意义尤其重大。5000年来,中国人一直生活在以家族和村落为核心的稳定社会结构中。从小到大,结婚生子,到最后叶落归根,基本都是在一个大家族的关注和呵护之下。即便小家庭出了问题,也有长辈及时引导劝慰,所以家庭结构相当稳定。
在过去的40年间,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相应变化,进一步导致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们离开大家族,走进城市,住进了新型社区。家庭结构也逐渐从大家族的金字塔式变为三口之家: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变小了。
同时,互联网的出现,又进一步助推了“家庭社会化”的趋势——很多原本在家庭内完成的事情,也逐渐开始由社会机构来承担,例如养老的问题。
没有了大家族的遮风避雨,没有了长辈的呵护引导,一个只有年轻夫妻和孩子的三口之家,稍有一点风吹雨打,或者灯红酒绿的诱惑,就可能出现裂痕甚至破裂。
没人会否认家的重要性,但在过去40年里,因为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家庭生活方式的结构性改变,很多人在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但对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工作的家庭,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
对此,阳明教育研究院的老师表示,建设家庭的本质是建设心灵。建设家人的心灵,才是真正的建设家庭。
家庭建设的成功经验分享
家庭,需要建设;建设家庭,需要方法。阳明教育研究院老师对此进行了经验分享:
1、建立家庭会议机制
重要的事情务必以重要的形式去做,与家人的链接需要机制来保障。为此,阳明教育研究院特别提出了“家庭会议”机制解决方案。
举例而言,每周六晚上八点至九点,一家人放下手机和其他事务,围坐在一起,将过去一周里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和面对的问题,坦诚地分享出来,委屈也好、不满也好、赞扬也好,大家将心里话痛痛快快地讲出来,彼此责善、彼此鼓励,也彼此温暖、彼此赋能。
开家庭会议时,需要注意的是:
(1)机制比内容重要。
作为家长,不必刻意去设想应该在家庭会议中说什么。重要的是,在固定的时间,让所有的家人怀着一颗庄严真诚之心坐在一起。一次、两次、三次……不用多久,人们就会感受到家庭中氛围的改变,因为这样的家庭会议会让大家逐渐建立心与心的链接。
(2)一定要“心与心”地交流。
对家长来说,家庭会议中务必放下权威的架子,倾听家人的心里话,允许甚至鼓励孩子表达平日里被压抑的声音。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切忌急于打断或压制,而是耐心地听孩子讲完,并询问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以及在他看来,怎样做才能更好。唯有如此,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并让孩子对家庭会议心存一份念想和期待。
(3)引导孩子学会反省。
反省是一种美德,通过父母的身体力行,让孩子从小学会反省,觉察自己的念头,慢慢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样的人生真理告诉孩子。孩子建立了正知正见,未来的人生便不会偏离大道。
2、与家人共学中华文化
为了家庭美满,许多人都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在家庭中。但许多时候,这仍旧是在一个平面上重复自己和过去的生活方式,即便暂时达成了一个勉强的平衡,也很难有实质性的提升。
建设家庭,需要超越平面思维,通过建设自己,成就家人,使家庭变得更温暖、更厚重、更有意义,家人之间共享心灵的滋养。
幸福家庭的建设,需要投入相应的时间、精力、资源,更需要圣贤的指引。为此,阳明教育研究院的老师以馨兰一家为例,进行了经验分享。
馨兰是一位食品小店的经营者。尽管生意上还算顺风顺水,但家庭问题却一直是她心中的痛。
首先是她和女儿的关系。虽然人们常说“母女连心”,但对馨兰来说,这么多年来,她却从未感觉与女儿有过心连心的时候。
04-01 来源:未知
04-02 来源:未知
04-03 来源:未知
04-13 来源:未知
04-21 来源:未知
04-28 来源:未知
05-01 来源:未知
05-07 来源:未知
08-14 来源:未知
10-16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