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家说蜗牛发霉了像毛豆腐
学者此次研究的琥珀标本来自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该地域的琥珀距今约1亿年,为白垩纪中期。北京青年报记者对研究团队之一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进行了专访,他笑称,“偶得这块琥珀是因为一通电话。”邢立达回忆道,“当地的卖家对他说,‘有块琥珀里的蜗牛发霉了,像极了毛豆腐’。”这对于每年都会前往缅甸3、4次的邢立达来说,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他凭着经验之上的直觉,高价将其入手。
毛茸茸的蜗牛有了新属和新种
毛结构的丧失可能与环境相关
呈螺旋形的壳是大多数腹足类物种(软体动物门的一个纲)的特点,当遇到危险时会将身体缩进壳中。其中部分腹足类的壳体上有一层角质毛,学者推测是其自身的防御措施,或增加水的附着让移动更方便,也可能是提高壳体表面附着力等。“毛结构是一种祖征,在演化史上已多次丧失,这可能与大环境从潮湿到干旱的往返转变有关。”相关学者认为。
蜗牛的演化和被子植物相伴
学者推断,琥珀毛环口螺逐步适应以被子植物为主导的白垩纪中期世界。壳体上的毛不仅让掠食者生畏,还能够更好地附着在被子植物的叶子上,降低掉落的风险。不慎落到地面,毛结构还可降低对壳体的损害。此外,厚厚的一层毛还起到隔热的作用。同时在白垩纪中期,被子植物种子的平均尺寸很小,往往低于1立方毫米。琥珀毛环口螺的毛可能会附着一些种子,伴随着运动完成传播。由此可见,白垩纪中期蜗牛的演化和被子植物相伴。
04-11 来源:未知
04-22 来源:未知
04-25 来源:未知
06-01 来源:未知
06-22 来源:未知
07-04 来源:未知
07-07 来源:未知
07-09 来源:未知
07-16 来源:未知
07-30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