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形势下,科创板公司以高质量发展的年度成绩单,展现了我国科技创新企业的活力与韧性。
截至2月28日,科创板507家公司悉数披露2022年业绩,其中504家披露业绩快报,2家披露年报,1家披露业绩预告。
总体上看,科创板公司业绩稳中有升,合计营业收入首次破万亿、合计净利润首次破千亿。其中,超八成公司实现盈利,七成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科创50头部公司业绩领跑,光伏、动力电池、半导体设备材料等领域表现亮眼,特殊类型企业经营情况向好。
营收和扣非净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长
科创板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合计12050亿元,同比增长29%;归母净利润合计1144亿元,同比增长8%;扣非归母净利润合计920亿元,同比增长11%。
考虑到科创板允许无收入和无盈利企业上市,剔除47家未盈利上市企业后,板块整体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的增幅分别为30%、13%和14%。
具体来看,七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增长,76家公司营业收入增幅超过50%,超四成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亿。超八成公司实现盈利,近五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79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50%,其中41家公司净利润翻番,净利润增幅最大的为艾力斯(24.110, -0.03, -0.12%),增长超过6倍。
艾力斯系肿瘤治疗领域的创新药企业,目前已在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靶向药领域构建了丰富的研发管线。业绩快报显示,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核心产品甲磺酸伏美替尼片商业化稳步推进,其二线治疗适应症于2021年底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2年全年实现销售放量;其一线治疗适应症于2022年6月获批,进一步带动产品销量。今年1月,公司披露甲磺酸伏美替尼片一线治疗适应症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对于扩大销售规模、提升经营业绩具有积极影响。
此外,部分公司因市场形势变化、行业需求调整、疫情影响等因素,业绩出现下滑,净利润降幅超50%的公司45家,由盈转亏和亏损扩大的公司73家。
科创50指数成份股压舱石效应显著
科创板公司中,头部公司业绩领跑特征显著。统计显示,科创50指数成份公司2022年度共实现营业收入6000亿元,归母净利润686亿元,分别占科创板整体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的50%、59%,同比分别增长43%、36%,进一步发挥板块压舱石作用和龙头示范引领效应。
其中,42家公司营收增长、32家公司净利润增长,新能源、半导体相关企业增幅居前,芯原股份(65.640, 2.68, 4.26%)、派能科技(259.690, -8.31, -3.10%)、大全能源(48.020, 0.09, 0.19%)净利润分别增长455%、302%、234%。而翱捷科技(67.070, 0.11, 0.16%)保持大额研发投入,高毛利率业务放量,2022年净利润同比减亏3.4亿。
全球户储龙头派能科技表示,公司抓住2022年全球储能市场强劲发展的机遇,持续深化和拓展销售渠道并提高产品性能和布局,渠道、品牌、产品力、研发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持续巩固,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同时,随着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部分募投项目的建成投产,新增产能释放带来产销量进一步上升。
科创50成份公司基本面持续向好,投资价值愈发得到市场认可,“吸金”能力持续增强。数据显示,科创50ETF产品最新份额已达到874亿份,较2022年初增长191%,产品规模超过800亿元,已成为境内第三大宽基指数产品。
光伏、动力电池等行业表现亮眼
科创板公司中,光伏、动力电池、半导体设备材料等行业公司2022年业绩表现亮眼。
科创板新能源公司勇立潮头,充分彰显致力绿色发展的活力与韧性,2022年共实现营业收入2854亿元,同比增长66%;净利润327亿元,同比增长126%。
细分领域来看,光伏、风电、储能、动力电池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条有质量、有韧性的“特色链”。光伏领域,技术和规模优势进一步显现,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323.04亿元,同比增长99%,归母净利润299.95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硅料龙头大全能源、光伏组件龙头天合光能(61.040, -0.66,-1.07%)和晶科能源(15.300, -0.25, -1.61%)分别实现净利润191亿、37亿、29亿,均实现翻倍以上增幅。
动力电池领域同样可圈可点,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891.31亿元,同比增长74%,归母净利润99.14亿元,同比增长55%。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热,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企业实现高增长,振华新材(47.340,0.54, 1.15%)、长远锂科(16.180, -0.05, -0.31%)、容百科技(72.440, 0.31, 0.43%)净利润分别增长208%、113%、49%。
值得一提的是,已汇聚90家公司的科创板集成电路行业,2022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749.34亿元,同比增长21%,归母净利润299.29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在国际复杂形势和行业结构性调整的背景下,科创板集成电路行业取得上述成绩殊为不易。其中,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jì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495.16亿元,同比增长39%,归母净利润121.33亿元,同比增长13%,扣非归母净利润97.74亿元,同比增长84%。
上游半导体设备、材料领域受益于国产化进程加速,产品销售显著放量。拓荆科技(253.620, -3.28,-1.28%)、华海清科(245.230, -0.23, -0.09%)、芯源微(205.810, -5.19, -2.46%)、盛美上海(83.080,0.18, 0.22%)、安集科技(197.190, 2.19, 1.12%)、有研硅(15.050, 0.08, 0.53%)等多家公司净利润增长翻番。
科创板首家披露年报的盛美上海,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幅分别达到77%和151%,主要受益于半导体设备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公司新产品订单稳步起量以及新客户、新市场开拓取得成效。
特殊类型企业经营情况向好
科创板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下,一大批在原有制度下无法登陆A股市场的“硬科技”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
截至目前,已有48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表决权架构企业、6家红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根据业绩快报,上海谊众(94.800, -1.70, -1.76%)、唯捷创芯(47.210, 0.35, 0.75%)、拓荆科技、沪硅产业(20.200, 0.11, 0.55%)等9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预计2022年度实现扣非前后净利润均为正值,股票简称将在年报披露后“摘U”,届时科创板累计将有19家上市时未盈利公司“摘U”。
18家第五套标准上市的创新药企中,13家已有产品上市,10家公司营业收入已超过1亿元,其中君实生物(52.900, 0.10, 0.19%)、康希诺(128.800, 0.32, 0.25%)以及神州细胞(68.620, -0.78, -1.12%)收入已超10亿元;9家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净利润方面,4家公司实现盈利,包含上海谊众、艾力斯2家公司上市后首次实现盈利。
以上海谊众为例,公司核心产品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于2021年第四季度获批上市,公司正式开展该产品的商业化生产及销售工作,2022年销量大幅增长,致使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大幅增长。
也有部分创新药企2022年出现业绩下滑,主要由于研发投入持续加大,部分企业的专利授权业务的里程碑收益具有年度波动性,以及产品获批销售均在1-2年内,尚处于产品推广渗透的早期阶段,销售费用支出较大,导致短期内业绩承压。
03-18 来源:未知
03-27 来源:未知
04-01 来源:未知
05-12 来源:未知
05-29 来源:未知
02-12 来源:未知
04-18 来源:未知
05-18 来源:未知
10-18 来源:未知
02-25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