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查询
个人查询就是个人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征信报告查询。
当前,每人每年有2次免费查询机会,定时查询可以及时发现报告中的异常、错漏等,掌握个人征信动向,但一年内不要超过4次。
2、贷款/信用卡审批
如果短期内频繁出现这类查询,说明用户大量申请贷款或信用卡。这在银行或机构看来是扣分项,为了避免影响通过率,就要控制这类查询的频率。
3、贷后管理
银行通过贷款或信用卡申请后,会定期查看借款人/持卡人的征信情况,从中了解他们的个人信息、收入状况有无变动,是否有按照合同规定使用资金等等,以确保不会出现不良贷款。
根据《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个人贷款支付后,贷款人应采取有效方式对贷款资金使用、借款人的信用及担保情况变化等进行跟踪检查和监控分析,确保贷款资产安全。
可见这是银行的常规操作,只要个人信用良好,那就无需过多担心。
4、担保资格审查
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如果银行认为借款人的资质不足,就会要求保证人进行担保。
这时候,放款银行有义务对担保人的资格和保证能力进行审查,所以担保人的征信中才会出现“担保资格审查”记录。
5、保前审查
一般遇到以下两种情况,保险公司就会查询客户的征信报告:
保前信用查询:客户购买高额的财产保险时,保险公司会通过查询客户的征信来考察风险;
贷前信用查询:有些网贷平台会找保险公司做担保,如果借款人在这类平台申请借款,保险公司就会查看他们的征信,再来评估风险。
要注意的是,如果“贷前信用查询”次数过多,说明个人经常借贷,风险高于普通借款人。
6、异议核查
如果发现征信报告有错漏,个人可以向征信中心、征信分中心提出异议申请。
人民银行或商业银行接到客户提出的异议申请后,会以“异议核查”为查询该客户的个人信用报告。
7、法院和相关部门查询
为了核实情况,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也会调用个人征信报告。
征信花了怎么补救?
一种情况是查询次数过多导致征信变“花”的,养征信一般需要3-6月左右。期间只要没有新增的查询记录,多数金融机构还是会认可你的资质,只是可能会影响你的贷款额度。
一种情况是逾期导致征信变“花”的,轻度逾期比如只逾期1-2次,逾期时间只有几天,这种情况半年后没有任何逾期记录也会被认可资质。
但是如果存在多次时间较长的恶意逾期,那么养好征信可能至少两年。
其实,除贷款/信用卡审批查询,担保资格审查查询外的查询记录,基本不影响个人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