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
★
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近期,山东海科新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科新源”)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拟创业板上市,公开发行不超过5574.08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
IPO日报发现,海科新源曾在英国AIM市场上市,如今欲回A股。
公司官网
海外回A
据了解,海科新源成立于2002年,由商宝光、杨晓宏出资设立。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杨晓宏合计控制海科新源81.64%的股权,为其控股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IPO日报查询发现,海科新源此前曾在境外成功上市。
2005年至2006年,海科新源开始进行红筹架构搭建。
2007年2月,海科新源成功登陆了伦交所,并在AIM市场(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设立的二板市场)上市交易,正式成为了一家上市公司。
仅仅一年后,自2008年至2014年,海科新源开始准备及进行红筹架构重组。
至此,历经了11年英国AIM市场的上市公司生涯,海科新源选择了离开伦敦。
此次海科新源申请创业板IPO,宣告其正式回归A股。
对于A股上市,海科新源还和多位股东签署过对赌协议。
2020年9月,辰通创投、金浦投资、潍坊北汽、珠海北汽、睿晟投资、璟侑贰期、璟侑叁期、赵洪修、合银湘德对海科新源进行了增资。2020年12月,达晨创鸿、华实致远、财智创赢对海科新源进行了增资。
海科新源均与上述公司的股东签署了对赌协议。同时,上述增资完成后,海科新源共有27名股东,且之后未再发生变化,换言之,三成以上的股东海科新源均与海科新源签署了对赌协议。
对此,海科新源表示,虽然相关方已经对上述对赌条款的中止/终止作出了明确约定,且上述对赌协议自公司实现合格上市之日起均自动终止。但如果发生对赌条款中止后恢复效力的情况,公司控股股东可能需要履行有关对赌条款从而给公司经营及其他股东的利益带来不利影响。
盈利质量差
业务方面,海科新源主要从事碳酸酯系列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和高端丙二醇、异丙醇等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8年-2020年和2021年1-6月(下称“报告期”),海科新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32亿元、10.47亿元、16.6亿元、13.8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942.29万元、1.22亿元、1.53亿元、2.33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时间段内,虽然海科新源的业绩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但其盈利质量却越来越差。
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内,海科新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8756.87万元、-2143.7万元、-12524.91万元、8605.47万元,三年半合计约为2693.73万元。
也就是说,虽然近三年半海科新源合计净利润多达5.7亿元左右,但其仅在经营活动中赚到了2700万元的现金,特别是2019年和2020年,海科新源不仅没在经营中净流入现金,反而还合计“亏损”了逾1.4亿元的现金。
与此同时,结合海科新源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净利润,可以计算出两者的比值分别为1.47、-0.18、-0.82、0.37。
对此,一位注册会计师向IPO日报表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的比值大于1,证明企业能通过经营赚到现金。且上述比值越大,企业的盈利质量越好,反之越差。
除此之外,IPO日报还注意到,海科新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呈现上述的情况,或许主要是因为其应收账款猛增。
截至2018年末、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6月末,海科新源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分别为14595.61万元、15305.21万元、40019.9万元、47636.55万元,
其中2018年-2020年,海科新源应收账款年复合增长率为65.59%,特别是2020年,海科新源的应收账款同比增长了161.48%。
对此,海科新源表示,虽然公司期后回款情况良好,但是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进一步增加,应收账款可能继续增长。如果公司不能继续保持对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亦或客户的经营情况、财务情况、市场竞争情况发生变化,公司应收账款存在无法全额按时回收的风险,进而导致公司流动资金趋紧,对公司盈利能力将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