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雄飞
OPPO和夏普的撕逼,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据锌财经获悉,3月9日,夏普以智能手机通讯技术相关的WLAN专利侵权为由,向日本东京法院起诉OPPO日本公司。对此,OPPO公司进行回应,表示反对不当高价、以诉讼作为工具等不合理的磋商行为,不排除最后通过法律手段捍卫自身利益的权利。
OPPO针对夏普起诉给出回应 图源网络
实际上,像这样的“礼尚往来”,早在今年年初就已开始。
据了解,夏普在今年1月就已经向东京地方法院提起了针对OPPO日本公司的专利侵权诉讼,并要求法院禁止日本OPPO在日本市场出售5款涉侵权手机。针对夏普的“挑衅”,OPPO在一个月后对夏普提起了两起诉讼作为反击。
对于以上事实,表面上来看,大可认为是夏普与OPPO之间针对专利权相关的诉讼大战,毕竟从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近日发布的最新5G行业专利报告来看,这两家公司算是“势均力敌”的对手。
但是,如果以这两家的专利战为原点,将时间线向前拉长,就可以窥见到夏普和OPPO“兵戎相见”背后的真正原因:
那就是,站在夏普背后的富士康已身陷困局之中,对于这样的境况,富士康选择与OPPO打一场像一千多年前那样的“背水之战”。
但是,也许这一次的结局是打不赢的。
“一石二鸟”的交易
“过程是艰辛的,但结局是完美的。”
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曾对媒体如此形容对夏普的收购。现在来看,这句话应该是他的真心话,毕竟这场收购持续了将近4年的时间。
据了解,早在2012年3月,富士康曾与夏普达成以每股550日元、总额约为669亿日元的出资协议。但在一个月之后,后者突然宣布出现亏损,股价急速下滑。对此,富士康要求降低之前约定好的每股收购价格,并且参与夏普的经营管理。
对此要求,夏普表示拒绝,双方第一次谈判就此破裂。
虽然与夏普的“第一次约会”并不愉快,但郭台铭并没有放弃。就在首次谈判破裂的3年后——2015年4月,富士康再次向夏普提出收购意愿,但很快就遇到了阻碍。
一开始的阻碍来自日本政府,他们的担心是此次谈判如果达成,那会让夏普的技术和专利外流。对此,富士康计划出资6000亿日元来打消他们的担忧,但日本政府联合其他日企也向夏普提供了3000亿日元的援助。
面对两边的资金差距,夏普更加倾向于富士康。但就在之后的谈判中,富士康发现夏普尚存在“数千亿日元”的确定债务。于是,戏剧性的剧情再次上演:富士康表示,在未搞清楚情况之前,并不会签署协议。
虽然嘴上说的拒绝,但面对“嘴边的肥肉”,富士康也做不到不心动。就在一年后,以3890亿日元(折合约为261亿人民币)收购夏普66%的股份。夏普随后也正式“官宣”,成为富士康的子公司。
图源网络
至此,富士康与夏普的这场长达4年之久的收购案正式结束。虽然彼时一切已尘埃落定,但外界很多人都在讨论一个问题——郭台铭为什么会对夏普如此执着?
现在看来,或许郭台铭完成了一次“一石二鸟”的交易。
在当时,郭台铭的富士康在发展方面遇到了巨大的麻烦。从其公布的2016年全年营收业绩可以看到,当年的业绩为4.35万亿新台币(约1363.8亿美元),相比2015年下滑了2.81%。
这是富士康自1991年上市以来的首次营收下滑,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苹果公司。截至当时,苹果一直都是富士康最大的用户,为其贡献约为一半的营收额。也正因为这样,iPhone手机的出货量波动将直接反映在富士康的营收上。
据IDC在2016年年底发布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统计表的数据显示,iPhone出货量在2016年已经连续3个季度同比下降。这点同样反映在中国市场上,据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苹果手机的中国出货量仅为8.6百万部,较2015年同期降低了37.1%。
03-18 来源:未知
03-27 来源:未知
04-01 来源:未知
05-12 来源:未知
05-29 来源:未知
02-12 来源:未知
04-08 来源:未知
05-26 来源:未知
06-22 来源:未知
09-06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