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5岁一夜爆红
1973年出生的苏有朋,从小就很聪明,也很喜欢学习,是个特别有想法男生。父母怕他读书太累,还想着让他少上培训课多点娱乐时间,结果他直接绝食抗议。
上学期间,他都是学校的学霸,上课听一听就能名列前茅考,初中还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上了高中。
初中毕业那年,他的一次意外的选择却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
苏有朋的妈妈觉得他一心埋在学习上,不是读书就是打篮球,怕他变成书呆子,就特别希望他能出去多见见世面,丰富业余生活,多锻炼一下。
那时候,苏有朋对正在招聘助理的《青春大对抗》节目组比较感兴趣,可他爸爸思想比较传统,觉得当明星就是靠脸吃饭的工作,不太支持他去这种圈子。
于是他在妈妈的掩护下,瞒着爸爸,偷偷地投简历,才如愿当上了助理工作。
一开始,他们只是为了配合节目组的“小猫队”而成立的,平时基本就是抬抬东西,搬搬道具,负责在现场带动观众气氛的,公司并没有打算让他们出道。
没想到一上节目就突然火了,而且爆红。
02 乖乖虎标签
苏有朋长着一副乖巧和软萌的模样,学业又比较好,所以公司当时给他的定位是“乖乖虎”,而这个“乖”也给当时正处于青春期的他带来了很多纠结和迷茫。
苏有朋说自己只是长得比较乖而已,实际上他脾气很火爆,又很容易急躁的。
他从小就是那种很有自己想法的小孩,只要父母没有顺着他的意愿,他就会据理力争,甚至顶嘴。有一次最严重的是,苏有朋跳到桌子上嚎叫,他爸爸气得直接拿菜刀从他旁边飞射过去。
这样的日子在他们家是常态,他也经常会因为父母没有顺从他,满足他,会使出浑身解数,吓唬威胁,甚至离家出走。
那时候,苏有朋的工作量特别多,录歌,排练,跳舞,跑通告,慢慢的学业就跟不上了,很快也从学霸变成了班级垫底。
可这完全跟他的人设不相符,16岁的他在那段时间,压力大,特别害怕被媒体抓到他学习不好的事。
有一次,他录完节目在路边拦出租车,当时大概是晚上10点半左右,一个路人突然停下来问他:“你不是乖乖虎吗?怎么这么晚了还在外面?”
每个人都用这样的标准来看他,让小小年纪的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那段时间,由于太忙,经常学校跟公司两头跑,每当学校跟其他学校搞联谊时,他都要去公司排练。在公司排练完,大家要一起去吃饭,他又要回去学习。
两头都顾不到,没有朋友,让他更加有了挫败感。
15岁半的苏有朋,要一直戴着“乖乖虎”的面具,他不敢叛逆,不敢谈恋爱,他什么都没有经历,青春一晃就这么过去了。
03第一次叛逆
20岁那年,苏有朋选择了休学,消息一出,所以的媒体都开始大篇幅报道,当时骂他的人多过支持他的。
在那个网络刚刚流行起来的年代,很多人都在网上讨论这件事。甚至有报纸用了半个版面来介绍这件事,那段时间他不敢出门,不敢交际,生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来看他。
苏有朋那段时间非常的迷茫,但又不得不扛起养家的责任,可是那段时间他没什么工作,更重要的是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
那时候的他经常会去酒吧买醉,有一次跟朋友去,恰巧遇上了同去酒吧的陈志朋,其他人都走了,苏有朋终于忍不住抱着陈志朋痛哭流涕起来。
那个时候,对于20岁的他来说,也是第一次面临着事业低谷和人生抉择,第一次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和艰辛。
小虎队解散后,有几年的时间苏有朋都在尝试着寻找自我,他出国,出书,还做过主持,但都平平无奇,没有水花。
小虎队风头正盛的时期,他又是歌手,又是学生,忙到什么都顾不到。解散后,他也不是学生了,突然间什么都没有了。
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可以走那条路,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迷茫极了。
在1995年小虎队的演唱会上,苏有朋哭着对歌迷说:“我自己是一个很软弱的人,常常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我都以为没出路了,很想放弃,你们一定看不出来我是这样的人吧。”
04“五阿哥”的重生
在出演“五阿哥”这个角色时,谁能想到,苏有朋能迎来人生中的第二次大爆红。一开始,是琼瑶的公司来找他们谈合作的,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选择他来出演。
拍戏时,苏有朋就经常因为吃不了苦,被同剧组的林心如笑他娇气,说他就是个标准的少爷形象。
那时候刚好是北方的冬天,水土不服,上火,满脸都是包,身边也没有助理帮忙没什么事都要自己来。
演技欠缺,又有偶像歌手的包袱,很多东西都放不开,他调整了很长一段时间说服自己接受这个事实,才放下身段好好进入角色。
没想到,《还珠格格》一播出,收视率最高突破62.8%,创造了中国有收视数据后的记录。那时候简直是万人空巷,每个人都会唱剧中的歌曲,那些经典台词也是信手拈来,各种日历,明信片全是他们的照片。
再次爆红,又让苏有朋以新的身份重新站到公众的面前,剧本接踵而至,那时候他也出演了不少经典的角色,比如张无忌,花无缺等等。
由于苏有朋长相的局限,基本还是在演一些偏偶像类的角色,直到演完了《刁蛮公主》之后,他内心突然有一种急需寻求突破的声音。
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一直在等那个让他转型的角色,幸运的是,终于被他等到了,就是《风声》里的白小年。
导演要求他要真唱,所以他就去了北方昆曲剧院跟老师学习,之前没有接触过,要学的东西特别多,什么调嗓子啊,兰花指啊,为了让自己更快的进入那个状态,他还要经常对着镜子说:我好美,我好美。
即使拍摄空挡,他也会让自己一直处在白小年的习惯中,说话走路都是戏中的角色。
功夫不负有心人,苏有朋饰演的白小年让他在那年获得了最佳男配角,这是他觉得最骄傲的时刻。
他终于可以更有底气的说自己不是当初的乖乖虎,也不是五阿哥。而是一个喜欢跟自己较劲,为了获得大家的认可,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派演员。
为了这一刻,他一直努力着。
05多重身份
吴奇隆在一次节目中,被问到怎么评价苏有朋?
他说:他总是选择最难走的路。不过他比以前更懂得自己要什么,也会努力去争取,不会轻易将自己的脆弱袒露在别人面前。
从歌手到演员,苏有朋一直是别人眼中的偶像明星,这既让他拥有了机会,但同时也限制了他更多的可能性。
有一次朋友来找他拍个戏,他看完剧本后,觉得单纯演这种类型的兴趣不是很大。朋友顺嘴说了句,要不你来学幕后,就这样,苏有朋成了这部剧的制作人。
对于当制作人,苏有朋说并不是他计划的一部分,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已经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急于证明自己了,对很多事情都抱着比较开放的态度。
就连后来做导演,也只是碰巧电影公司有个案子,问他愿不愿意尝试一下。一开始他是拒绝的,怕自己做不好,但最终他还是勇敢地接受了,开拍自己的处女作。
那段时间,因为进度还有各方面的压力,他把自己的暴脾气一览无余的展现了出来。在片场,经常能看到他对着演员大喊,抓耳饶头,满头大汗的样子。
演员没达到他的要求时,他就马上火冒三丈,发完火很快又若无其事地给演员说戏。该怎么演,怎么走位,什么样的情感,就像他自己说的,他很情绪化,来得快,去得更快。
拍完《左耳》后,他的头发白了一大片。
06不可复制的他
有人问苏有朋,为什么总想要摆脱五阿哥的印记?有一个这么经典的角色不是应该开心才对吗?
苏有朋不好意思地笑了,他说自己当初根本不懂演戏,以为只要表现出真诚就可以了,也可以说那就是他苏有朋本人,他更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的多面性。
如今已经47岁的他,依然还活跃在舞台上,参加真人秀,虽然大家经常拿他的年龄开玩笑。他也只是佯装生气,然后标准的苏式笑声,一串接一串,笑得一脸阳光灿烂。
他的那句:今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成了很多人给自己加油鼓气的口号。
他还参加了《创造营2019》,唱歌跳舞,一点都不逊色于年轻人们,他的状态就像他的口号一样,总是元气满满。
以前的他很喜欢颠覆一些原来的认知,但现在对很多事情都看开了许多,也更随意了,不再给自己设置那么多条条框框。
他也能很快的融入新环境,跟同龄人聊得来,跟像杨紫王俊凯那样的晚辈也能开得起玩笑,就像他自己说的,他活得越来越开了。
虽然时至今日还依然单身,但每个人的追求都不同,只要心态健康,热爱生活,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就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