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些天的微信之夜上,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透露,微信即将要有自己的输入法,并且会在不久后进行灰度测试。
所以,微信要自己做一个输入法,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不被投诉)。
根据张小龙的说法来看,之前我们遇到的 " 被微信监控 " 的情况," 泄密 " 的罪魁祸首其实是输入法。比如,和朋友在微信聊天的时候说到最近缺什么,转眼间在淘宝、京东、拼多多上就收到了同类产品的推送。这种情况的出现,都是拜输入法所赐。
相比微信,其实输入法在我们生活中用到的机会更多,除了社交聊天之外,输各个平台的账号密码,自己的身份信息等等,都要用到。
那么输入法又是怎么盗用用户的信息,并准确传递给其他 app 的呢?对此,有人专门研究了一番,发现这些输入法都很 " 鸡贼 " 的将调用用户信息的条例写在了用户条例和隐私政策里,你只要下载的时候点同意了,就等于默许了被调用。
比如搜狗输入法," 个性化推送及广告展示 " 里的条例,就是把你的信息、浏览、点击、搜索等一系列记录都一并拿下,然后分析,给你推广告。
比如很多人都遇到过,你有时候和朋友当面聊天的时候说到一件什么东西,转眼在各类 app 上也会收到同类型的推送。这个锅,就不能让输入法背了吧?
因为近些年,关于个人隐私的问题越来越受重视了,在下载 app 后,很多人会记得把 app 调用听筒、联系人、位置等信息的权限关闭,来保证自己的隐私安全。
但是有时候,你在 app 内需要语音识别、照片识别或者定位的时候,会短暂允许 app 来调用信息,而在使用完成之后,并没有及时关掉权限,可能是太麻烦了,也可能是忘了,那么这些 app 就会悄咪咪一直缓存你的信息了。
比如 " 手机 app 偷拍 " 情况,就是前两年的 vivo NEX 用户,在使用某些软件的情况下,发现手机的前置摄像头自动升起、然后落下,虽然整个过程很快,但得益于升降摄像头的特性,依旧被人察觉到了。这样一来,不仅让网友对自己的隐私保护更加重视,而且让那些 " 偷偷拍照的 app" 收了手。
07-27 来源:未知
09-25 来源:未知
12-16 来源:网络整理
01-28 来源:网络整理
11-12 来源:未知
07-04 来源:未知
01-28 来源:网络整理
10-09 来源:未知
05-10 来源:未知
07-19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