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明白为什么球迷不看好中国女排卫冕东京奥运会,网友热议一针见血地指出:东京周期,郎平变了,变得固执僵化。换人不换阵,战术不改变,当然还是中国女排七大主力,不但起不到积极作业,反而把自己整得七荤八素。虽然大国家队高得轰轰烈烈,但最后还是中国女排七大主力加上一个看不顺眼的李盈莹。李盈莹变成惠若琪,那是暴殄天物。李盈莹的进攻,无论那支球队都非常有价值,只要李盈莹进攻发挥出来,中国队几乎无法输球,即使换上天女杨艺,同样很难输出去。稳定的一传,梦幻的副攻,和两个强力主攻前后排进攻,这是任何球队都无法实现的。东京周期,李盈莹的进攻根本没有发挥。原因很简单,按照惠若琪的模式训练,按照郎平两边拉开战术训练,无视李盈莹自身特点,限制了李盈莹发挥。
笔者认为不同战术,对每个位置的要求都不一样。曾春蕾去意大利根本无法上场,不是曾春蕾不够好,而是曾春蕾不适合意大利战术需要。同位置的球员特点不同,有的人适合某一体系,不适合另一中体系。一套战术每个位置都找足足够优秀的球员非常困难。一个位置要找到两个特点相似水平差不多的优秀球员非常困难,替补与主力之间的差距通常很大。如果主力不出问题,替补几乎没上场的机会。排球非常讲究配合,默契也是球队实力的组成部分。主力有着更多磨合机会,这也是许多球队即使落后,被动也不会换替补。
一方面是替补实力不如主力,另一方面是替补磨合更少。换上替补,会输得更惨,这就是中国女排七大主力的原因之所在。中国女排七大主力的危险之处就在于任何一个球员出问题,都严重影响球队实力。里约周期,中国队的换人简直象变魔术,从战术看,存在许多不同。巴西不怕快,只怕砸,因此,我们的打法是靠三名边攻砸,副攻负责偷分牵扯。塞队不怕砸,只怕快,我们用惠若琪保证一传,利用副攻和接应打战术球,取得很好战果。张常宁打接应,对巴西很有效果。张常宁这样的水平,欧洲很多,他们早就习惯了,所以,张常宁打接应,面对欧洲没什么作用,无论是里约的塞队,还是19年大奖赛对意大利,都起不到积极作用。
欧洲很多大力女,他们早就是习惯,自然不怕大力女。欧洲技术型攻手不多,自然不大适应,当然会害怕。李盈莹无疑属于技术型攻手,当然很克制欧洲,按照欧洲大力女来要求李盈莹无疑是削足适履。两边拉开,中间加压,是种不错战术。但需要条件很多,必须有凑齐三个全面的边攻。就目前的中国队看,还差一个周苏红。没有周苏红,就不要幻想这个战术。这种战术对边攻要求很高,磨合要求很高,体力要求很高。最合适没有强力边攻的球队,也可以说采取这样的战术属于无奈之举。好比黄金一代,美国,泰国,日本,巴西等等。球队没有强力边,只好靠速度,靠两边拉开相互掩护,提高下球几率。
终于明白为什么球迷不看好中国女排卫冕奥运会,网友热议一针见血。有了强力边攻,再搞两边拉开,简直是自废武功,这也是18年中国队比赛惨不忍睹的原因。如果没有李盈莹一次次填坑,将会输得更难看。中国队几位主攻,朱婷,李盈莹,张常宁都不适合平拉开,速度过快,反而限制实力。接应进攻又太弱,采用这个战术非常不明智。接应进攻不够用,就应该多接一传,象杨艺接一传,而不是让进攻好的人接一传保障进攻得一分送三五个防反的接应进攻,这才叫扬长避短。然而,两边拉开,中间加压的打法恰恰违反了扬长避短的用人原则,当然不会有什么好效果,19年香港站,世界联赛对意大利一战,接应位置赔了多少,送多少防反,难道教练不应该看到?
03-21 来源:未知
03-21 来源:未知
03-25 来源:未知
03-30 来源:未知
03-21 来源:未知
03-25 来源:未知
04-25 来源:未知
05-08 来源:未知
05-13 来源:未知
03-28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