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孟泰、王崇伦、“当代雷锋”郭明义、“时代楷模”李超……伴随着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鞍山涌现出的一批批时代模范,他们的名字镌刻在鞍山精神的丰碑上。“鞍山评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将选题聚焦这些时代榜样。4日,记者从“鞍山评书”传承基地——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获悉,由科大教师创作的《孟泰传》《钢铁梦想》等弘扬鞍钢劳模精神和新时代榜样力量的“非遗”评书,正在大学校园广泛传播,成为大学生们津津乐道的新时尚。
鞍山是评书之乡,评书是鞍山的文化符号。评书作为中国一种传统的艺术门类为传承、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起到巨大作用。步入新时代,作为“鞍山评书”的传承基地,科大艺术学院的教师们和鞍山评书的“非遗”传承人一直在思考探索,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鞍山评书”融入现代元素,弘扬传颂新时代劳模精神、鞍山榜样的选题成为他们的着手点。
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依托曲艺表演专业和“鞍山评书”的传承基地,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评书表演人才,艺术学院曲艺系主任周壮、教师裴冠红就在其中。他们在教授曲艺表演课程的同时,也创作录制了许多反映新时代精神的评书佳作。
周壮说:“劳模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更有着新的内涵。全国劳模孟泰已经化作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孟泰精神’没过时,在当下更应该得到弘扬和传承。”基于这样的想法,评书《孟泰传》应运而生。2018年12月,周壮创作的评书《孟泰传》在鞍山广播电台录制播出。他将艰苦奋斗、爱厂如家、无私奉献、为国分忧的“孟泰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在钢都广为传颂。
裴冠红不仅是科大艺术学院曲艺系的教师,她还是非遗“鞍山评书”的市级传承人。她选择创作的对象是鞍钢的“工人发明家”李超。听李超的事迹报告会,走入鞍钢车间采访李超,感受李超的工作环境,查阅李超的资料和相关报道,裴冠红写出了5集评书《李超!李超!》。参加过几次演出展演后,李超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20余年,不畏艰难困苦,废寝忘食闯难关,创新钻研新技术的精神让她始终有继续创作的冲动。不久,她就将这部评书扩写成15集《钢铁侠》,并被选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鞍山曲艺作品集》。2017年,经过细致雕琢,评书最终定名为《钢铁梦想》在鞍山广播电台录制并播出。这部评书与《孟泰传》《郭明义》并称为“鞍钢英模三部曲”。
在科大艺术学院小剧场,每周五晚曲艺系社团“相声俱乐部”开演前,都有一段评书表演,俗称“板凳头”。场面桌、评书专用椅、扇子、手绢、醒木样样俱全。表演的内容既有传统的长篇评书又有反映时代风貌和劳模精神的当代作品。近几年,通过“评书剧场”展演,让更多的大学生观众真正了解了评书艺术。如今,学习评书、相声等曲艺表演已成为校园新时尚,吸引许多社团外的大学生加入学习评书表演。
全媒体记者 田畅
04-09 来源:未知
05-16 来源:未知
07-09 来源:未知
08-27 来源:未知
08-27 来源:未知
08-27 来源:未知
09-17 来源:未知
12-05 来源:网络整理
05-28 来源:未知
06-13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