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铺子IPO的步伐没有因疫情而放缓。
2月12日,良品铺子启动新股申购,发行价11.9元/股,将筹集资金4.88亿元。这家总部位于武汉的零食企业将按原计划挂牌上市。
前一天举行的网上路演中,疫情的冲击是关注点。
良品铺子回应:现金流情况良好、备货充足。董事长杨红春说:疫情不会对长期发展产生影响,不会调低2020年、2021年的经营目标。
1月23日武汉封城后,良品铺子一周内两次紧急召集高管电话会议,做了三个决策:第一,调集物资支援武汉医院;第二,20日成立的疫情全国领导小组必须不计代价将员工防护口罩等物资筹备充分;第三,把门店经营重心转移到线上无接触模式。
记者获悉,现在良品铺子全国2300多家门店中,有1500多家门店已在营业。即使在疫情中心武汉,也有部分门店关门不停业,通过外卖、门店自提等,给当地市民供货。
这家零食企业,走出了一条怎样的“自救”之路?
除夕夜的高管会
1月24日,大年三十,晚上八点。
和往年不同,良品铺子副总裁赵刚没有和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而是参加了一场总裁紧急召集的高管电话会议。
这场会议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做出一个决定——紧急调集物资支援武汉医院。赵刚说,团队达成了共识:复工复产是次要的,首要解决武汉医护人员的食品供给。
事实上,在1月23日武汉封城后,良品铺子了解到,武汉多家医院因为物资紧缺,医护人员用餐成问题,亟需面包、牛奶、压缩饼干。
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工作起来连轴转,根本吃不上热饭,吃方便面又容易上厕所。而防护服紧张,他们能不脱就不脱,为了少上厕所,连纸尿裤都用上了。这样的工作条件下,零食,是快速补充体力的好东西。
1月24日当晚,良品铺子的物流团队开始了行动:召回已放假的工作人员,盘点仓库物资,对接政府部门以获取武汉城区的交通许可证。
良品铺子武汉1号总仓日常储备七八百种零食、周转储备量60万箱,它很快成了武汉医护人员的一个“粮食补给站”。满载物资的货车从这里发出,运往武汉各个医院。
这并不容易。
良品铺子决定定向捐赠超500万的物资,物流中心评估,完成这一任务,至少需要50多人,而春节期间紧急召集,能到岗的只有20多人。
拣货、打包、运输、下货,他们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上午发车,干到凌晨两三点才收车是常事,“公司也是咬着牙,要求不计代价也要完成补给捐赠。”
从1月25日至2月12日,良品铺子点对点向武汉第一人民医院、金银潭医院、火神山医院基地等50家医院,配送捐赠了23376箱食品,把吐司、蛋黄酥、华夫饼、矿泉水等送到一线人员的手中。
至今,一张来自医护人员的“好人卡”还在良品铺子内部流传,上面写着:“亲爱的好心人,我不知道您的名字,也不知道您是谁,但您在这次新冠肺炎中给予的无私帮助,让我们很感动,从而获得力量。”
关店不停业
疫情爆发后,城市街头行人寥寥,除超市、药店外,多数商店都是大门紧闭。
武汉是良品铺子总部所在地,也是核心业务区域,身处疫情中心,它无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
良品铺子全国2300多家门店中,有823家位于湖北省。2019年上半年,其线下销售收入19亿元,湖北省占了48.33%,撑起半壁江山。
往年春节,良品铺子只在大年三十这天短暂歇业。而今年,在当地政府的要求下,从大年初一开始,良品铺子湖北区域的800多家门店陆续暂停营业。
1月29日,高管团队再次召开紧急电话会议,议题是“自救”。杨红春及其团队决定,把门店经营重心转移到线上,实施“无接触门店+”业务。
两天后,全员线上办公。
线下客流骤减,但需求仍在。一线导购人员的手机响个不停,信息一条条蹦出来:家里没吃的了,能不能给我送一点?
不少消费者是通过手淘的智能导购找来的。
良品铺子2018年与天猫合作上线智能导购,目的是让导购员持续经营离店顾客,提高复购率,现在它成了门店与顾客沟通的重要工具。
没想到,一场突发的全国性疫情,居然培育了消费者使用智能导购的习惯。
良品铺子一面与饿了么合作,加强外卖,部署无接触配送,一面在天猫旗舰店中增设“附近门店”按钮,线上下单、门店自提。
武汉的一些门店也是关门不停业。据新京报报道,一家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的良品铺子社区店,从1月29日开始尝试恢复运营,通过外卖、门店自提,每天平均能接到80多个“无接触式订单”。
赵刚则说,从后台的销售数据看,由于到店自提业务量激增,甚至有门店的单店日均销售额比平常翻了一番。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04-09 来源:未知
05-16 来源:未知
07-09 来源:未知
08-27 来源:未知
08-27 来源:未知
08-27 来源:未知
09-17 来源:未知
12-05 来源:网络整理
05-28 来源:未知
06-13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