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也是神奇降脂靶点!

  详细请看以下内容介绍:来源:奇点网多年前,法国科学家开启了一个课题:寻找“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致病基因。

基因层面的事,有时候是挺迷的(图片来源:Pixabay)  顾名思义,FH患者的胆固醇水平比正常人高得多,尤其是“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会显著升高。胆固醇高,就可以堆积在全身各处导致症状,比如特征性的手部黄色瘤。

 

注意啊,这个用法属于二级预防(图片来源:Pixabay)

 

  FH患者的另外一大特征,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很早,如果是纯合子型突变的患者,不到三十岁就可能死于冠心病和中风,这可太吓人了。幸好这种情况的发生率很低,属于典型的罕见病[1]。

  但杂合子型的FH,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可就高得多了,大概每200人当中就有一个[1],他们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明显升高。从基因层面解谜FH,科学家们绝对不缺来源,更不缺动力,谁不想让要命的心血管疾病离自己远一点呢?

  不过在解谜FH的路上,科学家们却收获了意外之喜——降脂新药PCSK9抑制剂。最近,PCSK9抑制剂阿利西尤单抗(Alirocumab)就在中国正式获批,而且适应症还一下子批了两个。

  除了用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包括杂合子型家族性和非家族性)和混合性血脂异常患者降低LDL-C,这个阿利西尤单抗,还能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预防,也就是说,它成为了治疗冠心病患者的重量级新药。

注意啊,这个用法属于二级预防(图片来源:Pixabay)注意啊,这个用法属于二级预防(图片来源:Pixabay)

  从罕见病的致病靶点,到重磅炸弹级降脂新药,PCSK9是怎么实现华丽转身的?

  三个国家,三支团队,三年解谜

  PCSK9的解谜之旅,还是要说回FH这种疾病。当时科学界已经发现了两个与FH有关的基因,一个编码大名鼎鼎的载脂蛋白E(APOE),另一个则编码肝细胞表面,与LDL-C的清除关系密切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

  但有一些被记录在案的患者家庭,却不存在APOE和LDLR基因的异常。身为遗传学家,Boileau要找的目标,就是这两个基因之外的嫌疑犯。

  1999年,Boileau的团队对法国13个FH患者家庭做了基因测序,认为在人体1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一个区域,可能藏着导致FH的“第三个致病基因”[2]。

  但Boileau和学生们足足分析了50多个基因,都没能找到答案,她本以为还要继续大海捞针,一个个基因分析下去,但在2003年的一天,她的电话响了。这一通电话,让科学史上多了一个“天赐的治疗靶点”。

  打电话给Boileau的,是一个同样说法语的科学家。2003年初,加拿大蒙特利尔临床研究所Nabil Seidah的团队,发现了一种“谜一样的蛋白”。

基因层面的事,有时候是挺迷的(图片来源:Pixabay)基因层面的事,有时候是挺迷的(图片来源:Pixabay)

  说它谜,是因为这个蛋白存在于胚胎发育阶段的大脑神经元、肠道和肝肾等全身多处,但具体作用一时还弄不清[3],于是Seidah把这个蛋白命名为NARC-1(neural apoptosis-regulated convertase 1)。

  Seidah想到联系Boileau,是因为NARC-1的编码基因位点,就在1999年Boileau提到的那个1号染色体区域中,而Seidah恰好看过论文,会不会NARC-1就对上了呢?

  两位科学家在电话里的对话,实在太有趣了。Seidah的开场白是:“我知道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但我们也许在研究非常相似的东西。”

  “你怎么知道你发现的基因,和我要找的基因相同呢?”“我也不确定,但我知道这个基因在肝脏的表达水平很高。”“你疯了。”“那我们打个赌吧,赌一瓶香槟我说得对?”两个星期后,Boileau回了电话:“我欠你三瓶香槟。”

  两支研究团队通力合作的成果,发表在了2003年6月的《自然·遗传学》上:大约12.5%的FH患者家庭,存在NARC-1基因的突变,它真的是Boileau要找的“第三个致病基因”[4]。

  按照标准命名法,NARC-1换了个正式名字——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也就是PCSK9。动物实验进一步印证了Boileau和Seidah的发现,他们在法国FH患者身上找到的两种PCSK9突变,确实可以使LDLR的水平下降[5]。

但是解开谜题也是很有成就感的(图片来源:Pixabay)但是解开谜题也是很有成就感的(图片来源:Pixabay)

  与此同时,两支美国科研团队分别独立证实,PCSK9对LDL-C水平的影响路径,还不只有影响LDLR这一条。准确的说,PCSK9简直就是个猪队友啊。

  人体对LDL-C的代谢主要是由肝脏进行。肝细胞表面有可以识别LDL-C的受体LDLR,LDLR识别并结合LDL-C,然后肝细胞把它们一起内吞,降解掉LDL-C,而LDLR却能回到细胞表面,循环利用成百上千次,相当绿色环保。

  但有了PCSK9,情况就不同了,它也能结合LDLR,结合后同样也是被肝细胞内吞,但被降解的却不是PCSK9,而是LDLR,清道夫反倒成了被清除的对象。另外,PCSK9还能干扰LDLR回到肝细胞表面的过程,影响LDLR的循环利用[6]。

  LDLR被这样前后夹击,肝细胞代谢LDL-C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结果LDL-C就在体内越堆越多,而当时LDL-C“坏胆固醇”的身份已经是实锤了。

  LDL-C越堆越多,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来越高,降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对PCSK9下狠手都不行。

文字描述不够清楚的话,这张图还可以补充说明(图片来源:JACC)文字描述不够清楚的话,这张图还可以补充说明(图片来源:JACC)

  不过,人体内的同一个基因可能有很多种突变方式,Boileau和Seidah找到的是让PCSK9水平升高的突变。假如PCSK9基因发生了功能缺失突变,导致PCSK9在体内水平降低甚至消失,结果会怎么样?

  最终回答这个问题的,是美国心脏病学家Helen Hobbs,她在2000年启动了达拉斯心脏研究(Dallas Heart Study),带领团队收集了3500多名受试者的血脂、血压等检测结果,并且对受试者进行了基因测序。

  在Hobbs看来,假如受试者的某项检测结果很不寻常,就肯定在基因层面存在相应的罕见变异,这些变异,就提示了可能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基因。通过这样的方法挑基因做分析,比直接一个一个基因去验证更简单。

  达拉斯心脏研究的初步资料收集完成不久,Boileau和Seidah就发布了他们的科研成果。这让Hobbs很快想到,她收集到的受试者资料中,有些人的LDL-C特别高,有些就特别低,会不会就和特定的PCSK9突变有关?

  重做一遍PCSK9基因的测序,Hobbs很快得到了答案:在达拉斯心脏研究入组的近一半黑人当中,大约有2%的人携带了PCSK9功能缺失性突变,这些人的LDL-C水平比不携带突变的人低40%。

  40%的下降是什么概念呢?他汀类药物单独使用时需要大剂量甚至是强化剂量,才能让LDL-C下降到这个程度,而且很多患者由于种种原因,还达不到疗效[7]!

上下两张图是携带/不携带PCSK9基因突变人群,LDL-C水平的对比,中位数差距就说明了整体差异(图片来源:Nature Genetics)上下两张图是携带/不携带PCSK9基因突变人群,LDL-C水平的对比,中位数差距就说明了整体差异(图片来源:Nature Genetics)

  不过,达拉斯心脏研究当时的随访时间还不够,并不能体现PCSK9突变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于是Hobbs又和其他科学家合作,对随访近20年的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ARIC)受试者开展了基因测序和综合分析。

  2006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测序和分析结果,震惊了整个心血管圈子:ARIC研究的3000多名黑人受试者中,有2.6%携带了PCSK9功能缺失性突变,他们的LDL-C水平比不携带突变的人低28%,冠心病风险则低了88%!

  而另外9000多名白人受试者,也有3.2%携带了PCSK9功能缺失性突变,这些人的LDL-C水平比不携带突变的人低了15%,冠心病风险低了47%。达拉斯心脏研究中,Hobbs并没能在白人受试者中测到PCSK9突变,这就填补了空白[8]。

  从Boileau的初步探索,到Seidah的关键援手,再到Hobbs提供的实锤,三个国家,三支团队,用三年的时间,神速地完成了PCSK9、LDL-C水平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一整个拼图。

这就是三国情缘啊(图片来源:Pixabay)这就是三国情缘啊(图片来源:Pixabay)

  但三位科学家中,名气最大的还是Hobbs,因为真正让PCSK9抑制剂的研发狂潮开启的,还是来自她在达拉斯一份意想不到的收获。

  敲开降脂难关的“基因敲除人”

  开发一种药物,并不是有了靶点就行,各方面的问题都得权衡。就拿PCSK9抑制剂的搭档——兢兢业业的劳模他汀类药物来说,它们的使用就有些老毛病。

  奇点糕之前也提过,使用他汀类药物,在当时虽然能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LDL-C水平降低大约三分之一,但是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这就肯定有依从性上的问题,毕竟坚持吃药不容易。服用他汀,也可能导致肌病、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

  于是现实当中的情况,往往是真正吃他汀的,只有需要吃他汀的患者中的一半,而降脂达标的,又只有真正吃药患者的一半。这两次对折一打,最终的降脂达标率也就是25%而已[9]。

25%还是模拟的理想结果,真实情况可能更不容乐观(图片来源:Pixabay)25%还是模拟的理想结果,真实情况可能更不容乐观(图片来源:Pixabay)

  抑制PCSK9,对科学家和医生来说更是全新的领域。让PCSK9减少甚至消失,会不会有意料之外的负面影响?虽说有达拉斯心脏研究和ARIC研究受试者的资料,但这两项研究毕竟是心血管方面的,看健康还是得看整体。

  Hobbs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真人证据”,她把达拉斯心脏研究的范围更进一步扩大,从受试者的亲属当中,寻找PCSK9基因功能缺失性突变,在突变程度上更彻底的个体。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比实验室里的基因编辑可快多了。

  2004年9月的一天,一位护士敲响了Sharlayne Tracy(化名)的家门。Tracy的母亲参与了达拉斯心脏研究,也同意让家人参与,因此这位被当地人叫做“胆固醇女士”的护士,就上门来给这家里的其他人做检测。

  看到Tracy的初步检测结果,Hobbs团队的一位医生惊到了:她的LDL-C只有14mg/dL?“你不应该这么健康啊!”但从事健美操教练工作的Tracy,一直都“健康得像匹马”,倒觉得医生们有些大惊小怪。

  在Tracy的同意下,Hobbs的团队对她做遍了大大小小的各种测试,结果没找到任何健康层面的问题。基因测序的结果则证实,Tracy同时携带了两种不同的PCSK9突变,一种还是此前未发现的,导致她体内基本就测不到PCSK9的存在。

基因变异,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图片来源:Pixabay)基因变异,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图片来源:Pixabay)

  用Hobbs的话说,Tracy简直就是个“基因敲除人”,而她的出现,相当于直接证实了抑制PCSK9降脂的安全性。“不少基因学家还没明白怎么回事,但制药巨头们直接就开动了”[10]。

  研发降脂新药这么急迫,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必然的。肥胖趋势、老龄化、生活方式的不健康,会让心血管疾病的威胁越来越严峻,患者越来越多。而且就算是在中国,冠心病和中风,二十多年前也已经稳坐疾病致死人数的前两名。

  具体看数据的话,2017年《柳叶刀》这个杀手排行榜上第三到第十的死因,加起来才和冠心病+中风相当[11]。这两个大反派,往往还是突然出手,大概率一击致命。患者多还致命,不重点对抗它们,对抗谁呢?

富贵病?中国人苦心血管疾病久矣(图片来源:《柳叶刀》)富贵病?中国人苦心血管疾病久矣(图片来源:《柳叶刀》)

  抑制PCSK9的降脂药,主要是用到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冠心病和中风,对患者来说往往是阴魂不散,一击不中不意味着彻底安全。管控好危险因素,才能让它们离得远一点。

  降脂,就是管控危险因素的重要一环,但他汀类药物的困局,也不是靠依折麦布之类的新药能完全突破的。而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降脂就是要大力出奇迹,把LDL-C降得越低,心血管疾病再次来袭的风险就越小[12,13]。

  安全性的保证,加上临床的迫切需求,抑制PCSK9药物研发的大潮,在Hobbs团队公布ARIC研究分析的第二年,就已经报告了不少成果[8]。对征服这个靶点,许多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单克隆抗体。

  阿利西尤单抗就是从这波大潮中诞生的,它在2015年7月正式被FDA批准,成为了第一个登陆美国的PCSK9抑制剂。从PCSK9作为“疑似FH致病基因”被发现,到阿利西尤单抗的获批,不多不少,又是十七年啊。

  而这次在中国,经历曲折的PCSK9抑制剂,到底是以怎样的表现,投身心血管的战场呢?

  艰难的旅程,才有远大的前程

  阿利西尤单抗的获批依据,主要来自2018年公布结果的ODYSSEY OUTCOMES试验。这项试验的名字就很有深意了:ODYSSEY,奥德赛,荷马史诗里伟大而艰难的旅程,概括PCSK9抑制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真的是恰如其分。

临床试验起名很多都是有深意的,这个话题解读开来很有意思(图片来源:Pixabay)临床试验起名很多都是有深意的,这个话题解读开来很有意思(图片来源:Pixabay)

  其实在此前的ODYSSEY试验中,阿利西尤单抗治疗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就已经安全地把LDL-C水平降低了60%,这也是FDA批准它上市的主要依据[14]。

  但LDL-C降了,不代表着患者的死亡率也一定会降,在心血管事件方面一定会有获益[15],所以才有了目标更明确,规模更大的ODYSSEY OUTCOMES试验。

  目标明确,是指ODYSSEY OUTCOMES试验选择的,是限定在入组前1-12个月发生过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且已经接受过强化或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但LDL-C水平仍然不低于70mg/dL,没有达到降脂目标值的患者。

  规模更大,当然说的是试验人数,ODYSSEY OUTCOMES试验入组了近1.9万名患者,值得注意的是,试验中还有600多名中国患者,而他们的入组是在其他国家之后补充进行的。

  在具体用药上,阿利西尤单抗的使用则是跟着LDL-C转的。试验整体的降脂目标,是把患者LDL-C降到25-50mg/dL的区间评价预后,阿利西尤单抗的治疗剂量,就会以每两周检测一次的LDL-C水平做动态调整,可能加量也可能停用。

  试验的主要终点则是复合性的,包括了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致死、非致死性的心梗发作、缺血性脑卒中、需要住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这一系列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此外还在次要终点上统计了全因死亡风险相关的数据。

  要获益就要全面,阿利西尤单抗就拿出了这样的表现。试验数据显示,阿利西尤单抗的使用,在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的基础上,还让ACS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相对下降了15%。

  而在次要终点方面,阿利西尤单抗的使用,还与治疗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相对下降15%相关。在降脂方面,87%的治疗组患者LDL-C的水平,达到了降脂目标值[16]!

注意绝对风险和相对风险的差异啊,强调好多次了(图片来源:NEJM)注意绝对风险和相对风险的差异啊,强调好多次了(图片来源:NEJM)

  细化到每一个考量终点上,基本都能看到阿利西尤单抗的获益。治疗的安全性也相当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这也是抑制PCSK9的单抗类药物,目前提供的最长时间安全性证据。

  治疗效果棒,安全性良好,ODYSSEY OUTCOMES试验的主要结果在2018年的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上公布时,就得到了高度评价,说闪耀全场毫不夸张。

  最近公布的ODYSSEY EAST研究数据,也进一步体现了中国患者在接受阿利西尤单抗时,与ODYSSEY OUTCOMES试验整体相似的获益趋势,阿利西尤单抗显然也不会水土不服[16]。

  踩着加速审批的“风火轮”走进中国,当然还不是阿利西尤单抗和PCSK9抑制剂的终点。精细化选择患者,搭配各种新药搭档,奥德赛的史诗旅程,这才刚刚开始呢,PCSK9的故事,肯定还能写很久很久。

  参考资料:

  1.Singh S, Bittner V。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epidemiology, diagnosis, and screening[J]。 Current Atherosclerosis Reports, 2015, 17(2): 3。

  2.Varret M, Rabes J P, Saint-Jore B, et al。 A third major locus for autosomal dominant hypercholesterolemia maps to 1p34。 1-p32[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1999, 64(5): 1378-1387。

  3.Seidah N G, Benjannet S, Wickham L, et al。 The secretory proprotein convertase neural apoptosis-regulated convertase 1 (NARC-1): liver regeneration and neuronal differentiation[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3, 100(3): 928-933。

  4.Abifadel M, Varret M, Rabès J P, et al。 Mutations in PCSK9 cause autosomal dominant hypercholesterolemia[J]。 Nature Genetics, 2003, 34(2): 154。

  5.Benjannet S, Rhainds D, Essalmani R, et al。 NARC-1/PCSK9 and its natural mutants zymogen cleavage and effects on th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receptor and LDL cholesterol[J]。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4, 279(47): 48865-48875。

  6.Jaworski K, Jankowski P, Kosior D A。 PCSK9 inhibitors–from discovery of a single mutation to a groundbreaking therapy of lipid disorders in one decade[J]。 Archives of Medical Science: AMS, 2017, 13(4): 914。

  7.Cohen J, Pertsemlidis A, Kotowski I K, et al。 Low LDL cholesterol in individuals of African descent resulting from frequent nonsense mutations in PCSK9[J]。 Nature Genetics, 2005, 37(2): 161。

  8.Cohen J C, Boerwinkle E, Mosley Jr T H, et al。 Sequence variations in PCSK9, low LDL, and protection against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6, 354(12): 1264-1272。

  9.Cannon C P, Khan I, Klimchak A C, et al。 Simulation of lipid-lowering therapy intensification in a population with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JAMA Cardiology, 2017, 2(9): 959-966。

  10.Hall S S。 Genetics: a gene of rare effect[J]。 Nature News, 2013, 496(7444): 152。

  11.Zhou M, Wang H, Zeng X, et al。 Mortality, 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J]。 The Lancet, 2019, 394(10204): 1145-1158。

  12.Navarese E P, Robinson J G, Kowalewski M,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baseline LDL-C level and total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after LDL-C lowering: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AMA, 2018, 319(15): 1566-1579。

  13.Sabatine M S, Wiviott S D, Im K A,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urther lowering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in patients starting with very low levels: a meta-analysis[J]。 JAMA Cardiology, 2018, 3(9): 823-828。

  14.Robinson J G, Farnier M, Krempf M,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lirocumab in reducing lipids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5, 372(16): 1489-1499。

  15.Sabatine M S, Giugliano R P, Keech A C, et al。 Evolocumab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7, 376(18): 1713-1722。

  16.Han Y, Chen J, Chopra V, et al。 ODYSSEY EAST-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arallel Group Study to Evaluate Alirocumab Efficacy and Safety Versus Ezetimibe In High-Risk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on Maximally Tolerated Statin in China, India, and Thailand[J]。 Circulation, 2019, 140(Suppl_1): A12214。

  头图来源:Pixabay

  本文作者 | 谭硕

本文文章转载自新浪新闻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以市场主体评价检验改革成效

      据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记者赵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28日列席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换工作电......

    03-31    来源:未知

    分享
  • 国办印发推进养老服务发展意见

      干部网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 尹深)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对于推进养老服务进行的定见》。国务院音讯办公室本日下战......

    04-16    来源:未知

    分享
  • 文莱高速威海段明年通车

      工地相关负责人在介绍工程进展情况 ■工程名片 文登至莱阳高速公路项目 文莱高速公路起自文登区臧格庄南,东接荣文高速......

    04-17    来源:未知

    分享
  • 新闻 阿联酋海域油轮遇袭,各方说法不一

      继阿联酋闪现4艘商船5月12日在阿联酋领海左近的阿曼湾、富查伊拉口岸以东遭逢破欠佳步履后,沙特一条首要火油管道的两......

    05-17    来源:未知

    分享
  • 社会化 工信部就骚扰电话管控不力问题约

      人民网北京5月23日电 5月22日,家产与动静化部新闻通信希图局就骚扰电话管控不力标题约谈了中国电信小我公司和广东、江......

    05-23    来源:未知

    分享
  • 新闻 看数博 说贵州

      阿里巴巴团体创始人马云插足2018年数博会时说 贵阳成为中国经济增多速度最快的都会之一,主要原由是抢占了大数据这临时......

    05-26    来源:未知

    分享
  • 舆论 王志军:美加征关税对我制造业影响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 题:美按次影响团体可控我国将坚韧不拔推动打造业高品格发展工信部副部长王志军就美对我新一轮加......

    05-26    来源:未知

    分享
  • 社会 沙特机场遭胡塞武装袭击致1死7伤

      伊拉克军方23日说,伊反恐军队在该国北部对伊斯兰国残余武装施行了为期两天的剿灭步履,切断了伊斯兰国在该地域的提供......

    06-24    来源:未知

    分享
  • 新闻 非洲多国学者到访中国非洲研究院

      公家网纽约6月24日电 (记者李晓宏)由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与罗丹外洋艺术家基金会星散主办的曼哈顿之夏海外华人美术家......

    06-25    来源:未知

    分享
  • 关注 为地方经济成功转型写下浓重一笔

      南京法院2017年以来新收破产类案件1252件,审结1043件,相较前五年别离增多121.59%和143.69%,累计化解企业债务近180亿元,妥善安置职......

    07-07    来源:未知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