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2021年的端午节是6月14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世界非遗)。
端午节是先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古代禊礼,最初的时候是古人在春季进行的求子祭祀,后来又赋予了祭奠魂魄的意义。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对于屈原的祭祀了。
端午节最具爱情传奇色彩的故事,就是白娘子饮雄黄酒的“端午惊变”,白娘子成为人间传唱的爱情女神。
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最早出现在明朝万历年间著名作家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冯梦龙(1574年—1646年),出生于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一生留下了很多话本和传奇,最有名要数《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三言”。苏州相城区黄埭镇新巷村为了纪念冯梦龙,2014年11月15日将“新巷村”更名为“冯梦龙村”。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白蛇传》
冯梦龙的年代,正是西方世界正值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核心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
大明王朝也与之遥相呼应,尤其是在文学上。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1616年)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中国的汤显祖(1550年—1616年)的《牡丹亭》、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等,都认为只要情真意切,人就可以死而复生的主张。希望发于天性的——情,能够超越理教甚至人神的界限,这种主张对打破封建阶级束缚有着极大的作用。
莎士比亚与伦敦的莎士比亚环形剧场
在中国民间传奇中,白蛇和书生的故事屡见不鲜,白蛇传的传说肇始于唐五代时期,基本成型于南宋,至迟到元代已被文人编成杂剧和话本。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所辑录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该传说最早的完整的文本。
冯梦龙讲述的白蛇的故事比以前丰富和复杂得多。有了游湖借伞、订盟赠银、庭讯发配、赠符逐道等情节,白娘子虽然未脱尽妖气,但已经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幸福的义妖。许仙则是一个庸俗怯懦的小市民,与白娘子形成强烈的对比,为白蛇故事的进一步演变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因此,从唐朝到明朝,白蛇一步步褪去妖魔的形象,由“妖”变成了“仙”,逐渐形成了后来的“白蛇传”,真正使白蛇从妖怪变成受人同情的白娘子,要归功于冯梦龙。
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一出,打动了人们。剧情也不断丰富。特别是乾隆中叶,清代戏剧作家方成培(1713—1808)在冯梦龙白蛇传故事的基础上,增加了端午、盗草、水斗、断桥、得第、佛圆等情节,成为广为流传的版本。
“端午”又称为“端午惊变”,这是一出重场戏,俚中见雅。端午节时,许仙请白娘子饮雄黄酒,白娘子知道饮酒的后果,开始不肯喝,在许仙一再劝说下,终于喝多了,现出了白蛇原形,吓晕死了许仙。为救许仙,身怀六甲的白娘子决定千里迢迢赴嵩山求药。
“端午惊变”反映了白娘子对许仙的一片深情,实为白娘子为爱情受折磨的开始,又奠定了后续情节的基调,征服了广大的观众。
“端午惊变”就成为白蛇传故事里的一个重要标志——每个版本里都不会缺少的经典桥段。
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也因为“端午惊变”缘故,增加了独特“驱毒辟邪”的民俗。受“白蛇传”影响,每到端午节这天,人们便准备雄黄酒等物,来驱逐五毒。例如《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中写道: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
这里的“蒲艾”和“虎符”,都是驱除毒虫所用。说明端午节驱逐五毒,在当时已经成了一种习俗。
而且,《白蛇传》也成为是端午节的时令戏。在中国的传统戏曲中,昆剧、京剧、越剧、评弹等品类中,都有《白蛇传》唱本。自有“端午惊变”,每逢端午节,集市的戏台上必唱《白蛇传》,大户人家自家的戏班子,过端午节时,一家人相聚,也会必点《白蛇传》。
也就是随着《白蛇传》在民间的持续传播,它的部分内容已经影响到民间习俗,甚至融入民俗之中,形成了独特的“白蛇传”文化。
“端午惊变”真正表现了白娘子为了爱情,不惜现出原形,甚至自己的生命。
这让我想到法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作家雨果(Victor Hugo, 1802—1885)的名言:真爱的第一个征兆,在男孩身上是胆怯,在女孩身上是大胆。
回看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爱情故事,都是以女人的“豁出去”来达到剧情高潮的。《孟姜女》中孟姜女滴血认骨、哭倒长城,《凤求凰》中卓文君抛家舍业、当垆卖酒,《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英台坟前一跃、殉情化蝶,《牛郎织女》中织女放弃仙境、纺纱织布。
嘉庆十一年(1806年丙寅)
白娘子既是多情、勇敢、善良、可爱的女性形象,也是个叛逆女性。为了追求爱情,主动向许仙求爱,受尽折磨且坚贞不屈,敢于向以法海为代表的守旧势力作殊死斗争,深刻揭示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宗法制度对妇女的压迫。
人们在传播白娘子的故事的时候,都被她的勇毅、忠贞的爱情精神所感染。鲁迅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中写道:“我的祖母就曾经常常对我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那时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这雷峰塔的倒掉……”
《白蛇传》传说于2006年5月20日成功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逢端午,我们总会想起白娘子要在这一天经受爱情的考验。“端午惊变”的白娘子不惧现形的勇敢精神,让人的心灵感受到很大的冲击。
现形——就是现出原形,这需要多大的决心啊。原形——它代表着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深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
白娘子是蛇的真相,犹如我们深藏在心底的一个秘密,我们能像白娘子这样,有勇气将自己隐秘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吗?
白娘子的一系列举动是女性为爱解放、大胆追爱的表现,可以作为古代女性先锋思想的代表。
尽管女性对爱情的定义和思考,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同,但对爱的大胆、勇敢却从未变过。
留人间几回爱,迎浮生千重变,跟有情人做快乐事,莫问是劫是缘。
冲破一切阻碍,追求美好爱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本能。
祝端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