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老舍戏剧节“老舍与新中国戏剧”主题展览,10月22日在天桥艺术中心开幕。作为戏剧节的重要板块,旨在通过展览的形式展现老舍先生文学、戏剧作品中随处可见的细腻描绘,再现新中国70年来的发展与变化,同时也是对老舍戏剧节“民众情感、人文关怀、民族语言、国际视野”主题词的最佳诠释。展览将持续至11月10日,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老舍先生的一生几乎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国家命运的转折沉浮和个人命运的起承转合都一一反映在他的文艺创作中,此次“老舍与新中国戏剧”主题展览集中展示了老舍先生的文学戏剧作品,以历史时间轴的顺序,全景式再现了老舍先生的戏剧艺术生涯,以此表达对老舍先生的感念与敬仰之情。
老舍幼年时期喜听京戏和大鼓书,从此便与戏剧结缘。抗战时期,为给抗战募款,他写了第一步话剧作品<残雾>,此后创作了<国家至上><张自忠><面子问题><大地龙蛇><谁先到了重庆><五虎断魂枪>等9部作品。新中国成立后,<方珍珠><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西望长安><女店员><全家福>等多部话剧为他赢得了更高的声誉,<龙须沟>则为他带来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茶馆>更被外国友人誉为“东方舞台的奇迹”,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此外,他还热爱曲艺,创作涉及北京曲剧、歌剧、京剧、儿童剧等等,并翻译过萧伯纳等国外剧作家的作品。同时,作为新中国文坛大家与语言大师,他的众多小说作品,如<骆驼祥子><正红旗下><我这一辈子><月牙儿><四世同堂>等,也因其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文学价值与艺术性,先后被改编成话剧、北京曲剧、京剧等,成为戏剧改编的一座富矿。
以上作品的剧照、部分手稿、作品中提到的旧址及老舍先生生活场景等都以图片的形式在“老舍与新中国”戏剧展览中释出,观众可通过这次展览重温历史,了解老舍先生生平,体会时代新旧变迁
07-22 来源:未知
07-25 来源:未知
09-28 来源:未知
10-09 来源:未知
07-08 来源:未知
07-08 来源:未知
08-29 来源:未知
10-09 来源:未知
04-16 来源:未知
07-08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