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樑强调:“换个视角看,这说明湿垃圾分类处理的市场空间仍很广阔。”因此,在湿垃圾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再利用迫在眉睫的背景下,上海环境下一步的“赛道”已然明确。
根据公司可转债募资说明书,本次公开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21.7亿元,将用于上海环境一揽子建设项目中的松江区湿垃圾资源化处理工程项目、松江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工程项目、上海天马生活垃圾末端处置综合利用中心(生活垃圾焚烧)二期工程项目、威海市文登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
以松江区湿垃圾资源化处理工程项目为例,王家樑告诉记者,该项目投产后,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前端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后的末端分类处置问题,而且能显著提高湿垃圾处置效率,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提高垃圾的资源化综合利用。
正因如此,上海环境此次可转债募资获得了控股股东的全力支持。上海城投(集团)优先配售10.08亿元,占其可优先配售额度的100%,为此次公开发行可转债总额的46.44%。
顺应行业趋势推进“2+4”业务布局
从一家传统的环卫企业,到一家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经过多年发展,上海环境的行业地位逐步稳固。
一组数据或可作为佐证:根据《2018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披露的最新数据,全国2017年生活垃圾处理量为20084.3万吨。上海环境2017年生活垃圾处理量为845.26万吨,占总处理量的4.209%。
而根据上海市绿化与市容管理局的数据统计,上海环境在上海市经营地区2018年的生活垃圾日处置能力1.88万吨,公司生活垃圾日处置能力1.43万吨,占总处理量的近80%。
在王家樑看来,这是上海环境顺应环保行业增长趋势、新兴业务增长契机和持续聚焦主业三大要素叠加的必然结果。
“宏观来看,环保行业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王家樑向记者娓娓道来,“除了近年来环保相关政策、法律及法规频出,体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空前之外,近年来全国环保投入维持高位,行业市场环境持续向好。”
据介绍,上海环境以生活垃圾处理和市政污水处理为两大核心主业,同时聚焦危废医废、土壤修复、市政污泥和固废资源化(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等四个新兴业务领域,近年来,公司正在这种“2+4”业务市场上寻求拓展。
王家樑告诉记者,以建筑垃圾处理为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建筑规模超过世界总规模的一半以上,尤其是快速推进的城市建设,带来了建筑垃圾量的大幅提升。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建筑垃圾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不过,在建筑垃圾总量高企的同时,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仅有10%,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按照目前建筑垃圾的产生速度,若不加以及时处理,届时将占用大量土地,且对土壤和地下水也将造成巨大的污染危害。”王家樑不无担忧道。
在此背景下,上海环境在此次可转债募资拟投项目中也瞄准了建筑垃圾处理项目——松江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工程项目,拟投入本次募集资金3亿元。
“在环保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公司立足自身优势,积极争取新项目,市场开拓成效显著。目前公司新项目储备充足,即将进入投资建设的密集期,亟需资金支持。”王家樑坦言融资需求问题,“按照公司的未来业务规划,公司将保持较快的规模扩张和投资节奏,不能仅靠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来满足,还需对接资本市场、创新金融模式。”他进一步表示,本次募投项目将优化公司资产结构,助力公司进一步拓展市场占有率,提升公司市场地位。
06-13 来源:未知
01-30 来源:网络整理
03-27 来源:未知
04-19 来源:网络整理
08-12 来源:网络整理
02-06 来源:未知
07-26 来源:网络整理
03-30 来源:未知
03-22 来源:未知
03-27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