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国产运-20等3个型号11架军用运输机,满载着人员和物资抵达,这是空军首次成体系大规模出动现役大中型运输机执行紧急大空运任务;
——3月31日,51架包机从这里起飞,接运7000余名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返程,创下民航执行的最大规模医疗队撤离任务纪录。
3月31日,人们送别北京市属医院医疗队队员。当日,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奋战两个多月后,共有136名医护人员的北京市属医院医疗队离开武汉返程。新华社记者才扬摄
各支医疗队从接到通知到组建完成一般不超过2个小时,从集结出发到抵达武汉、湖北一般不超过24小时。
“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相信中国采取的措施将有效控制并最终战胜疫情。”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由衷赞叹。
心手相牵,守望相助
夜幕下的武汉灯光璀璨。以战“疫”为主题的“灯光秀”亮起,铸就了江城的“不夜天”。与全国各省区市名字同时亮起的,还有“感恩有你,共克时艰”。
武汉夜晚的“战疫灯光秀”(4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王毓国摄
危难中,武汉不是“孤岛”,更不是孤军作战。全国人民与武汉人民一起,守护着这片家园。
1月24日大年三十,重庆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宋彩萍组织护士查房时,接到了出征武汉的命令。
“疫情不等人,军人就该在战场冲锋!”从临危受命到整装待发,仅有4个小时准备时间。安置好所负责的病人后,宋彩萍急忙赶回家准备行装。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宋彩萍鼓励大家奋勇努力,战胜疫情(2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时间紧迫,甚至来不及吃上一口摆上桌的年夜饭。临别时,16岁的儿子紧紧地把宋彩萍搂在怀里。他知道,每当妈妈紧急奔赴战场,正是祖国最需要的时候。
当晚,450名白衣战士在茫茫夜色中抵达武汉天河机场,投入到紧张的医疗救治工作中。
悬壶入荆楚,白衣做战袍。
这张标注了日期的拼版照片显示的是武汉火神山医院从开始设计到建成完工,历时10天(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医疗力量调遣就此启动。先后有来自军队和全国各地的34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务人员奔赴湖北战“疫”前线,与湖北50余万名医务工作者并肩奋战、共战疫魔。
望着一批批医疗队员们走下飞机时坚定的眼神,天河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应急办公室副主任李俊热泪盈眶:“武汉,有救了!”
在白衣天使驰援荆楚的同时,广大建设者也从四面八方赶来,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为武汉战“疫”贡献力量。
除夕之夜,43岁的武汉市江夏区农民工胡晓红正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一个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急需工人的电话打来,她扔下筷子就往工地跑。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是1月26日拍摄的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下图是2月5日拍摄的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贺摄)。经过十昼夜的奋战,2月6日,雷神山医院正式通过武汉市城建和卫健部门的验收,并开始逐步移交。新华社发
06-13 来源:未知
01-30 来源:网络整理
03-27 来源:未知
04-19 来源:网络整理
03-22 来源:未知
03-27 来源:未知
06-02 来源:未知
11-22 来源:未知
11-22 来源:未知
02-28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