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位CEO自述:这场疫情教给我的

“的确,反思和总结可以开始了。”一位企业创始人在接到虎嗅的问题后说,“相信每一位CEO都会成长很多。”

我们的问题很简单——这次疫情给身为CEO的你最深的冲击是什么?你个人学到的最大的一课是什么?

过去48小时内,虎嗅把这个问题向超过100名成长型公司创始人或CEO发出,得到了60份诚恳的回答。有的人选择不具名。

这场疫情对经济、商业、企业业务的冲击显而易见,交易没了、订单没了、上游供应断了、员工聚集有风险……但对一家企业的领头人个人的冲击与教训呢?

弱者抱怨,强者不但快速自救,而且把这次灾难变成一个自我反思、学习与成长的机会。只有极度绝境与挑战下,才知道什么东西是珍贵、什么是平时自己忽略的短板。

希望以下60位创始人/CEO的回答能带给你不同的启发。感谢他们的分享,祝福他们。善于学习的创业者,运气不会太差。

以下是回答正文。原汁原味,非常真实,虎嗅只做了必要的删减,没有添加与修饰。

回答中出现的高频词,制图:虎嗅

价值观

01. 匿名君+企业服务

对我冲击最大的是:价值观很重要,价值观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为在疫情期间会有同事耍小聪明不回来,甚至有个别同事作弊打卡,试图篡改卡的地点,凸显了文化价值观的问题。

学到的一课是要进一步提升人效。因为发现一些人远程没有特别好好工作,公司依然运转 。(私下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发现不靠谱的员工,淘汰掉的时候)

02. 张萌雨+麦忒教育+托育机构

这次疫情对我打击最大的来自于团队。

用1~10来衡量公司在员工心目中的地位和情感链接,原来我认为是8,但疫情来了之后,可能只有4或者3,这对我的冲击是很大的。我就会去重新思考,以前我是不是有点自嗨?

我们的主营业务有两块,一块是线下业务,一块是线上业务,但是线上业务也是为实体机构提供服务,疫情来了,等于是外部力量给我们按下了暂停键。当然,一体两面,我们趁这个时间可以静下心去打磨产品。

因为疫情对公司的现金流冲击非常大的,我预判整个行业六月份才能回暖,为了保证自己活下去,就会涉及到去跟员工沟通:既然大家在家办公,按照原来薪水的一半发放,六月份以后把欠的薪水补上,不拖欠,不裁员。

我认为这个要求应该没什么问题,没想到我们几个比较重要中层干部,提出了反对,甚至提出了离职。大家说领一半工资可以,但还要每天线上会议,对产品进行迭代,就不愿意干。

我一直在外面讲,我最大的骄傲就是我有一个打不散、骂不跑的核心团队,其实事实并不是我想象中那样。很多拿到期权的中层,都不能去配合公司的安排。这让我有了很大的挫败感,对自己的认同也会打折扣。

对于我们这种0~3托育机构来讲,除了资金压力,业务支出,还面临退费的风险,另外也不适合转线上,疫情过去也不会迎来井喷。所以还是面临很大的危机。不管怎么说,这次疫情从这个方面来讲,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03. 匿名君+长租公寓

“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这大概是雷军作为创业教父给创业者们最大的一剂鸡血。但是,你品,你细品!这话问题大了,这不是机会主义么?我认为,到今天,如果大批因为疫情而死的公司,都应该为自己“承认是猪”而买单!

其实,认识雷总的人都知道他是个谦逊的人。怎么会讲出这么不谦逊的话呢?他背后想说的道理是,“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不是我厉害,就算是只猪,只要站在了风口,都有机会成功。”

雷总这么多牛逼的金句,但你只记住这句,“误导“了多少投机者!

所谓风口论,宏观来说就是经济周期,十年一次大的经济周期,三年一次小经济周期。经济周期上行,也就是2014年~2017年,是所谓“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的时代,每个创业者都以手持《互联网圣经》创业创造奇迹为荣。

但正是这样的经济周期上行掩盖下,很多人忽视了自身能力,再辅以资本的加持,常常感觉自己无所不能,分分钟纳斯达克。我们接触很多XX研习社,CEO可能连自己的业务逻辑都讲不清楚,报表都不会看,但是在那些年景,不耽误拿投资、拓业务、上头条、成为猪。正是这样的过程,的确圈养了一群猪。

“风口之下”隐藏了哪些东西?是时候扪心自问了!

用户的真实需求被解决了么?

投入产出比是否符合市场规律?

生意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生意模式是什么?

公司到底靠什么赚钱?

资本真的能帮你的什么?

这个产品做真的有价值么?

没有市场红利了,你怎么救公司?

中国40年改革开放,都是在吃市场红利,一个个吃得肚大腰圆。但是,猪永远是猪,就一定会有待宰的一天。市场洗牌,重新来过,市场是不会讲感情的。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只有身处其中,才知个中滋味,也唯有“大海航行靠舵手”,才能杀出一条血路。这时候,是看掌舵人能力的时候了!

最后,我还想说,对于疫情抵抗为零的公司创始人,能力不足,以后就不要创业了,一出问题就会裁员的公司,是不负责任的公司,也不会是一家有未来的企业。

没有疫情就不会死了?恐怕是早晚的问题。疫情,只是催化剂,该死的早晚会死。

04. 匿名君+电商

这次疫情,有一定比例的同事会因为担心北京不安全,不愿意回到我们的办公室,这对我来说其实冲击挺大的。会发现说,哦,原来他们其实并不是那么在意公司这件事情以及公司的安全,这个还挺让我震惊的。

学到的最大的一课是说,还是要坚决地引入更多的 A player,就真正优秀的人才,这一点非常重要。

现金流、抗风险

05. 匿名君+旅游短租行业

最大的感受就是,企业对风险的考虑要有新的思考,类似疫情这种风险,这一批企业基本都没考虑过。

这次疫情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模式,特别是现金流的观念可能会带来改变。从这场疫情来说,大部分服务性企业是只能选择硬抗,所以核心就是现金流,其它风险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企业要有更多的现金流来应对这种无法预测的危机。

对于疫情结束后,旅游行业会不会出现报复性增长,只能乐观地期待,但是要做最坏的准备。

06. 胡显河+悟空租车+汽车租赁

疫情期间,我们订单量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损失,但是也没有损失到零,跟餐饮行业损失到零去比,我们还能剩百分之十几,对吧?我觉得已经是很幸运了,只能这样苦中作乐了。疫情之中,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这次疫情让所有创业的人知道,黑天鹅随时都会来,反脆弱能力很重要。

同时也要有风险防范措施,公司在任何时候都要保留至少三个月以上的现金流,这样不可预测的灾难来临时,不至于惊慌失措。像前两天兄弟连倒闭的消息,就说明没有预留任何现金流,任何一个黑天鹅事件,都可能把你摧毁,只有乐观的心态是不够的。

当然,风险来了之后要第一时间做出开源节流的措施。刚才讲到我们短租业务可能下降了80%,但长租业务还增加了呀,大概50%的上升,有人干脆就租个车出行了,这个是我们预料之外的。

07. 匿名君+宠物品牌

最深刻的冲击是对计划中的黑天鹅时间的预估不足,没经历过外部极其严酷的极限挑战。经济下行是个大概率事件,大家都知道可能会出现一些情况,但是像这种极端的情况还是没能预估到。

学到的最大一课是:对现金流的管理更加在意。

08. 匿名君+餐饮

最大的冲击就是几乎没有了营业额。最大的感受是,因为公司一直在非常快速的发展,账面现金不多,一直都是靠快速增长的收入支持发展,这是第一次感受到,原来危机可以来得这么凶猛和迅速。总结的经验就是:

1)对于快速发展的公司,还是要有充足的现金储备;

2)在资金充足时和银行建立信用,拿好授信。这次银行授信给了我们很大帮助;

3)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团队练兵,会感受到团队共患难那种互相鼓励,对公司非常支持,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当然坦诚的沟通非常重要,公司的状况,管理层决策的考虑都要充分和一线沟通;

4)加快线上电商业务的进展。

09. 石介甫+单立人喜剧+脱口秀

我们的核心是线下演出,大部分收入都来源于此,现在业务基本上完全停滞。也想过一些对策,比如说做直播,或者等大家过了隔离期,拍一些短视频。但短期内,这些对我们的整体业务和收入来讲其实是杯水车薪。

我学到的最大一课是,在可行的情况下,做公司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主要就是现金流,或者说自己的储备能不能够支持公司在突发情况下把业务扛下来。去年整个文娱市场都不太好的情况下,我们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把现金管理得相对谨慎一些,现在看起来都是非常必要的。

10. 匿名君+影视文娱

我基本认识的所有动画公司,现在都通知员工大幅度降薪,一般是3到7折,什么时候正式开工什么时候恢复。这还是好的,还有公司直接让员工二选一,要么超过一个比例的员工接受不要工资,要么公司破产,因为大部分公司的账面资金也就3个月的样子,现在已经1到2个月不能正常开工,扛不住了。我的建议是要多存钱,要提高资本抗风险能力。

11. 张杰+壁虎汽车+汽车后市场

学到的最大的一课是,注意到企业经营的风险对冲能力提升的必要,这要从多个维度去改进:

1)核心管理层、员工的合伙人制;

2)员工雇佣制往合作制转型,分好利;

3)合作伙伴从零和博弈变共生关系;

4)产业互联网竞争中不追求绝对优势(意味着极高成本和极大风险),更追求相对优势。

12. 王卫+生鲜传奇+生鲜零售

最大冲击是人性之美和人性之恶。

学到的最大一课是晴天备雨伞,雨天不怕淋。

13. 徐平俊+奥哲+企业服务

我觉得本次疫情感受到最大的冲击就是,从商业的角度看危就是机,你看到这个钉钉,因为疫情这个事情它的数据据说长了两三倍,一夜之间整个数据就全上来了。因此我相信在这样的一个疫情下,很多的行业和领域,尽管有些可能会面临挑战,但是一定会有新的领域成长起来。所以危有的时候是最大的契机,看你抓不抓得住。

给我的深刻的一课是,做企业一定要有做最坏的打算。刚好我现在中欧创业营,其中好多同学在这次疫情之前是发展的非常好的企业,比如说有做线下教育的,还有一个做餐饮机器人的,本来都发展的特别好,但突然就没有业务了,然后房租以及所有的费用都还得付,压力非常非常非常的大。所以我觉得这深刻的一课就是,你永远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新的事情发生。

14. 乔松涛+UU跑图+即时配送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亚洲和亚洲人正在以其特有的方式重塑世

      群众网北京6月12日电 6月11日,全国行将亚洲化吗?主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举世战略家、美国国家谍报委员会顾问帕拉格康......

    06-13    来源:未知

    分享
  • 共抗疫情,温商在行动!

      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人心。当“白衣战士”们冲在前线治病救人时,一群温商也发挥所长、驰援疫情、......

    01-30    来源:网络整理

    分享
  • 我国玉米核心种质黄早四“密码”破译

      赵久然引见,玉米是环球总出产最大的粮食作物,具备丰厚的表型和基因组多样性。中国作为全国上最大玉米生打造国之一,......

    03-22    来源:未知

    分享
  • 华为P30/P30 Pro正式发布:4000万像素摄像头

      经过大约一个月的连续泄密,华为终于在巴黎的发布会活动上宣布了其新旗舰P30和P30 Pro手机。正如您所期望的那样,这两款......

    03-27    来源:未知

    分享
  • 企学界共议“数字经济人才培养” 校企“

      数字经济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数字经济人才的竞争,是数字经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效率的竞争。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06-02    来源:未知

    分享
  • YC将停止中国分支运营 陆奇团队独立打造

      国创始人陆奇表示,自己已成立了新的基金,会进行全面本地化独立运营,这也是他的第一个创业项目。而YC美国总部将停止......

    11-22    来源:未知

    分享
  • 嘉楠耘智上市背后,比特币矿机产业的七

      从第一台ASIC矿机问世到如今,矿机产业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站在纳斯达克,接受全世界注目的是嘉楠耘智的高管们,但......

    11-22    来源:未知

    分享
  • 美国力求成为首个太空军事化国家

      此前吐露的美国太空兵器包含X-37B轨道试验漫游器,是一款可几回再三使用的航天器。此图显示,2017年,这款遨游器在佛罗里......

    03-22    来源:未知

    分享
  • 身兼多职的Bakkt,能否成为比特币的“引

      都说2018年是区块链元年,虽然整整一年里,以比特币为首的加密货币圈深陷于水深火热的深渊。然而在加密世界之外的一端......

    03-23    来源:未知

    分享
  • 中国制定了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记者李斌)由专家用时一年半、频仍修正拟订的《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诊断指南》24日在《中......

    03-26    来源:未知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