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现代之后,日本在工程机械领域,也同样涌现了一大批诸如小松、日立建机、神钢等等全球知名品牌。不过,在混凝土机械领域,日本却还要向我国求助。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强震,随后引发了福岛核泄漏危机。为了减少核泄漏,需要长臂架泵车向反应堆浇筑冷却水,最后日本政府向中国品牌求助,三一重工在接到救援任务之后,捐赠了一台价值100万美元的62泵车驰援日本。制造业如此发达的日本为何不生产自己的长臂架泵车?
放眼全球市场,在中联和三一还默默无闻的时候,全球混凝土机械市场的两大霸主是德国的普茨迈斯特和施维英,二者几乎占据了全球市场将近90%的市场份额。在品牌影响力和技术方面,这两大德国品牌已经树立起了很高的标准。所以,日本或许觉得投入这样一个市场很成熟的领域不太明智。
其实,真正阻碍日本混凝土机械发展最大的因素是市场。日本的国土面积小,再加上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本土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部完成,而且日本也没有像中国这样繁荣的房地产行业作为支撑。所以,六七十年代之后,日本基建工程量减少,因此对于混凝土机械的需求也不再增多。而且日本的房子出于抗震的角度,很多都是采用木质原材料搭建,对于混凝土的需求量少,因此也就不需要混凝土泵送机械。而国内的品牌,三一和中联完全是靠着国内市场的需求量推动,才能发展得如此迅猛。
从技术方面来说,日本到底有没有能力造出长臂架泵车?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生产泵车用的重型卡车底盘,日本有五十铃、日野这两个知名品牌。在国内,很多的国产泵车主机厂家都采用了这两个日本的底盘品牌。这样来看,如果日本人用自己本土生产的底盘来制造泵车,生产成本是不是更低。
其次,生产臂架所需要的高强度钢材料,这一点在上面已经提到过了。日本拥有全球最好的冶炼技术,以及高强度钢的制造工艺。早期国产泵车还都是进口日本的高强度钢,用来生产臂架。所以说,日本生产泵车,原材料的供应也不是问题。
最后,在泵车的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这一块,由川崎所生产的主油泵、恒压泵很多也用在国产混凝土泵车上面。最早泵车上用到的主控制器PLC,大部分也是来自日本的三菱电器。拥有这么强大的本土零配件供应商,日本要想打造出高质量的泵车,也是分分钟的事情。而这些也正是国内混凝土主机品牌发展所缺失的,国产泵车大量采用了进口的零配件,缺乏核心技术上的优势。
综合来看,如果有日本的工程机械品牌要进入混凝土机械领域,在技术上定不比德国的普茨迈斯特和施维英差,再加上周边成熟的供应链体系,或许在产品的价格上也会更有优势。
本土的需求量少,再加上外部成熟的市场环境,导致日本本土的混凝土机械没有发展的必要。所以,日本不是造不出长臂架泵车,而是缺乏发展的要素。
目前日本市场的混凝土机械主要还是以普茨迈斯特和施维英为主,国产品牌一直想进入日本市场。但是,品牌影响力和技术还有所欠缺。所以,摆在国产混凝土机械品牌面前的路还很长,任重而道远,你觉得呢?
06-13 来源:未知
03-22 来源:未知
03-27 来源:未知
06-02 来源:未知
03-22 来源:未知
03-23 来源:未知
03-26 来源:未知
04-03 来源:未知
07-18 来源:未知
03-18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