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朝鲜、伊朗、委内瑞拉这三个长期以来自我定义为美国死对头的国家,本周决定与特朗普展开较量。”
过去一周,美国身上的火药味很重。为应对来自伊朗的威胁,美国“林肯”号航母战斗群已穿越苏伊士运河,向海湾地区挺进;白宫下令部署到波斯湾的多架B-52轰炸机已抵达卡塔尔;五角大楼10日还宣布,将向中东派遣一个“爱国者”导弹连和一艘“阿灵顿”号两栖登陆舰。
“大张旗鼓”的行动不仅局限于中东。在9日朝鲜再次发射两枚飞行物不到10分钟后,美国空军和海军分别从加州和佛州试射洲际导弹。不过,按照美国军方的说法,美朝测试时间如此接近,只是“纯粹的巧合”。
美国近来为何动作频频?“极限施压”政策真能屡试不爽?
敏感部署
就在5天前,五角大楼刚刚宣布将向中东紧急派遣航母战斗群和多架轰炸机,以应对来自伊朗的威胁。法新社称,“亚伯拉罕·林肯”号航母9日已穿越苏伊士运河;多架B-52轰炸机群已抵达卡塔尔一处美军基地。5天后,五角大楼又宣布,代理防长沙纳汉已同意向中东派遣一个“爱国者”导弹连和“阿灵顿”号两栖登陆舰。
伊朗究竟对美国构成何种威胁,以至于五角大楼如此频繁地用舰船“标记”伊朗?特朗普政府没有给出详细信息。美联社称,美方担忧德黑兰可能计划袭击美国在中东驻军或利益——有情报显示,伊朗已将军事装备和导弹装载到伊斯兰革命卫队控制的小型舰船上。
“美国将在与伊朗的冲突中向中东调动更多武器。”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11日指出,据说历史上每位“体面的”美国总统都发动过军事冲突,特朗普似乎也想这样做。在与伊朗的争端中,他点燃了局势升级的下一个阶段。
有分析称,打压伊朗是美国中东政策的主要方向,特朗普上台以来一直这样做,其目标是逼伊朗就范。自去年5月退出伊核协议以来,美国已对伊朗实施三轮制裁。不过最近几天,美国对伊朗的打压力度明显加大,火药味明显加重。美国与伊朗之间制裁——反制裁、对抗——反对抗的激烈程度正在升级。
“美国层层加码,在中东地区推动更多军事部署,主要有两层涵义,”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李绍先表示,其一,这是特朗普政府惯用的极限施压政策的一种手段;其二,说明随着重重施压,美国自己也感觉到了危险,担心伊朗可能出现反弹。“值得一提的是,和航母、轰炸机相比,10日宣布的‘阿灵顿’号两栖登陆舰和‘爱国者’导弹连的部署更加敏感。”
为什么这么说?一来,登陆舰的用途就是运送登陆人员和登陆装备,属于发动舰队战的进攻工具,美国在这个紧张时刻宣布这项部署意味深长。二来,美国去年曾撤走部署在当地的“爱国者”导弹,如今又卷土重来,也是不寻常的举动。美国在波斯湾周边拥有很多军事基地,都暴露在伊朗导弹的威胁之下,部署“爱国者”导弹的目的就是起到保护作用。
故技重施
有评论称,无论是处理伊核问题、朝核问题还是委内瑞拉问题,特朗普政府都严重依赖同一项政策:极限施压。“在特朗普看来,极限施压政策屡屡得手。”李绍先说,他认为正是压力和制裁促使金正恩回到谈判桌前,也是这一政策让他和墨西哥、加拿大等国谈下了贸易协议。
8日“商人总统”在白宫记者会上“故伎重施”:他先放下狠话(不排除军事对抗),然后给出一条答案(希望伊朗人给他打电话,达成一份公平协议)。
“施压的同时,又说漂亮话,主要是为了占据道义制高点。”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袁征指出。有评论称,去年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的做法,在法理上透支了美国的国际信誉,因此特朗普摆出希望谈判的“套路”。事实上,美国去年已就启动与伊朗的谈判提出12项要求,涉及从导弹开发到支持代理集团再到核问题等方方面面。这些要求可谓是刀刀见血、步步惊心,相当于要求伊朗放弃利益、作茧自缚,伊朗方面又岂会同意?“美朝谈判的例子表明,美国追求的是单方面施压,从而签订城下之盟,这又有什么诚意可言?”袁征指出。
美国《大西洋月刊》认为,极限施压政策对伊朗来说,效果有限。原因有几点:其一,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希望通过与美国总统进行一对一的会晤,提升朝鲜在国际上的地位。对于伊朗领导人来说,与美国总统会面无助于他们的执政,反而会伤害他们的合法性。其二,伊朗人会借鉴朝鲜的教训——金正恩的接触意愿迄今没有让他得到任何制裁缓解的消息。其三,美国指责伊朗搅扰其在中东地区的存在,这可能会促使伊朗把局势升级视为其施加影响力的唯一杠杆。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伊朗问题专家卡利姆·萨迪加布指出,金正恩的目标之一是与美国保持正常关系……而伊朗最高领导人认为,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比持续的敌对状态对伊朗的生存威胁更大。
“尽管伊朗内部的一些派系主张与美国接触,”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兹·纳迪米指出,核协议的命运削弱了他们的影响力。伊朗主流观点认为,现在不是与美国开始谈判的合适时机。
不过,“极限施压对伊朗经济的影响可能比对朝鲜更大。”美国布兰迪斯大学教授加里·萨莫雷指出,伊朗经济比朝鲜更容易受到贸易和金融制裁的伤害。袁征认为,伊朗手中的牌要比一些人想象得多,它在阿富汗、伊拉克等美军驻扎国拥有的影响力仍不容小觑。
对抗升级
有消息称,美国本月起开始在海湾地区拦截伊朗油船。这是伊朗很难接受的激进做法,也让两国在海上擦枪走火的可能性提升。有海湾国家的媒体担心,一场新的海湾战争似乎正在酝酿。
不过,美国《外交政策》网站10日刊文称,冲突似乎并未迫在眉睫,美伊双方仍有外交接触的可能。原因有两点:
其一,特朗普没兴趣在中东再打一场战争。他一直批评前任在中东的过多投入。以色列人当然乐见伊朗挨打,同样特朗普也支持以色列打击伊朗核设施,但他会设法避免让美国陷入另一个战争泥潭。
其二,伊朗也没有兴趣与美国展开一场常规战争。虽然伊朗通过支持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等国武装代理人来突破界限,但它仍在避免与美国爆发重大冲突,因为将给自身带来严重后果。
“美国没有意愿与伊朗发生冲突,”李绍先说,“再加上美军目前在中东的部署并不足以支撑一场战争。”当年海湾战争前,美国筹划半年,出动50万兵力;科索沃战争时期,美军调集40多艘舰船。如今,美军在地中海的舰只总计10多艘,从这方面数据看,军事对抗并非特朗普的意愿。
“但也必须看到,特朗普的讹诈政策具有很高的冒险性。眼下形势已经相当紧张,美国已将伊朗逼到墙角。伊朗总统鲁哈尼这样的温和派、务实派已经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后退空间相当有限。美国如果继续施压,鲁哈尼政权可能都要动摇。”李绍先说。袁征认为,双方都不想打仗,但紧张局势升级的可能性很大,双方都不会轻易让步。
“任何人都不能对形势掉以轻心,”《外交政策》网站称,冲突风险无疑增加了。美伊双方均有强硬派人物认为一场直接军事冲突不可避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长期以来一直支持实现伊朗政权更迭。更重要的是,当前局势极易引爆。美国咄咄逼人的政策,让伊朗核计划受到的限制减少。
值得一提的是,到目前为止,伊朗方面的表现总体较为克制。“伊朗仍在理性对抗美国的施压,基本做到了有理有利有节。”李绍先指出。首先,它强调这不意味着伊朗退出伊核协议。其次,它也没有真的采取违反协议的铀浓缩活动。
“可以说,5月是伊核问题的一个转折点,紧张升级,充满不确定性。美伊对抗将成为今年下半年中东局势的主线,未来如何发展取决于美国的态度。”
多线较量
无独有偶,正当美伊交锋升级之时,美朝也正以先后试射炮弹的方式相互“问候”。据福克斯新闻台等美媒报道,在朝鲜9日试射短程导弹不到10分钟后,美国也在本土“耀武扬威”。美国空军从加州基地成功试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射程约6760公里;随后,美国空军从佛州发射未携带弹头的“三叉戟II”洲际弹道导弹。
尽管美国空军高官强调,美朝测试时间并不相关,“撞车”纯属“巧合”。但美国科技网站Gizmodo指出,朝鲜可不会这么看。美国某导弹联队指挥官说,这些发射旨在证明美国用洲际弹道导弹“威胁敌人、保护盟友”的能力。
“朝鲜、伊朗、委内瑞拉这三个长期以来自我定义为美国死对头的国家,本周决定与特朗普展开较量。”《纽约时报》11日报道称,每个人都在打赌,特朗普既不像他声称的那样精于谈判,也不像他所说的那样准备好动武。对于一位在处理国际危机方面经验不足、前后矛盾的总统来说,上述两种情况已构成截然不同的挑战。
美联社指出,特朗普在全球面临的外交政策挑战越来越多,这显示出他所吹嘘的“美国优先”——将主要精力放在国内关切上——可能难以为继。尽管他自称,已经在上届失败的外交政策基础上取得决定性突破。但事实上,他仍有一堆烂摊子:一方面,他继承了上届政府留下的一些外交政策问题,如朝鲜、叙利亚和阿富汗;另一方面,他在其他领域挑起新问题,如伊朗、贸易纠纷等。
支持者表示,特朗普兑现了打破外交政策规范的承诺。批评者则认为,他是一股不可靠的力量,自上任以来,擅长在公开场合威吓伙伴、拥抱敌人,拒绝过多建议。“特朗普承诺的破坏性外交政策会带来成果,但相反,他做出的冲动和反复无常的决定让美国人感到担忧,这让我们更不安全,更不受尊重。”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主管杰弗里·普雷斯科特说。
欧亚集团主席克利夫·库普坎称,他可能在一些问题上(如伊朗)表现得像一位非常可预测的总统;但在处理另一些挑战(如委内瑞拉、中东和平进程等)时,只是在“边走边嚼口香糖”。
“在朝鲜、伊朗和委内瑞拉问题上,特朗普政府用了同一套公式,”《纽约时报》指出,它在没有明确实施计划的情况下,采取咄咄逼人、极端主义的立场;随后究竟应该更多、还是更少地卷入这场冲突,政府内部根本没有共识。而且总统自己的观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会使对手出现动摇,同样也会在盟友和政府内部带来相同效果。
外界普遍认为,在伊核问题上,欧盟与美国这对长期盟友的分歧一览无遗。欧盟、英、法、德9日发表声明称,尽管受到美国制裁威胁,仍打算继续与伊朗进行贸易。德国安全问题专家奥利弗·迈尔指出,欧洲应向华盛顿发出强烈信号:欧洲人不会支持背离国际法的军事行动。
“美国资深战略界一直有一种观点,”袁征指出,认为特朗普在外交上全面出击、没有章法,无异于自找麻烦。事实上,特朗普的很多做法都是带有国内政治考量的策略性举动,并没有战略上的规划。这不仅会破坏美国与欧盟之间的协调一致,也会让自己陷入危险。“如果美伊之间真的擦抢走火,外界可能并不会十分奇怪。到时候特朗普会发现,美国陷入了多么困难的境地。”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每届政府都可能面临外交危机加剧时期,这些问题往往是无法预见的(如“9·11”恐袭事件,以及2001年和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可能将政府的注意力、资源和政治资本从就业和经济等国内问题上转移开去;与此同时,它们可能影响总统连任,并对美国社会产生更为长期的影响。
伊朗、朝鲜、委内瑞拉、贸易纠纷……无论如何,白宫外交危机的清单正在越拉越长,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外交政策正面临多条战线、非同寻常的挑战。现在的问题是,主动权真的还在美国手里吗?
03-25 来源:未知
03-25 来源:未知
04-09 来源:未知
03-22 来源:未知
03-27 来源:未知
04-04 来源:未知
04-17 来源:未知
04-17 来源:未知
03-22 来源:未知
04-09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