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军事报道》栏目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在今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中成功进行了首次融合报道,得到了广大受众的积极回应和热烈反响。本文通过对其在今年全国两会新闻报道中融合报道进行剖析,呈现其转型融合报道之路的全貌,以求为更多的传统媒体走向融合之路提供借鉴。
关键词:《军事报道》;《两会零距离》;融合报道
新兴媒体的快速崛起,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彻底打破了整个传媒生态系统的平衡,传统媒体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挤压,其市场份额和话语权持续缩水。但值得庆幸的是,传统媒体也获得了这一时代带来的更多创新发展空间。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军事报道》栏目作为传统主流电视媒体,同时也作为党和军队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部门,无疑也正面临着跟其他传统媒体一样的困境,不同的是,它并没有因此故步自封,而是积极探索,寻求突破创新,努力适应媒体融合的大趋势,其在今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中所策划推出的专栏《两会零距离》就是一次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成功尝试。《两会零距离》专栏是《军事报道》首次进行融合报道所策划推出的专栏,该专栏不仅转变了新闻报道的思维方式,树立了以受众为中心、为受众服务的融合思维意识,而且将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央视军事报道》)和传统媒体(中央七套《军事报道》)进行了多次有机融合,实现了融媒体报道,更通过新旧媒体的融合互动,实现了“保粉”与“吸粉”的双重目的,引起广大受众积极热烈的反响
一、融合思维:以受众为中心,为受众服务
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军事节目《军事报道》以“发布权威军事新闻,报道国防建设成就,展示中国军人风采,传递军事科技信息,追踪世界军事动态,传播现代国防理念”为宗旨,承担着播发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重大方针政策、指示,以及报道我军建设和国际军事方面重要动态的任务,同时也肩负着塑造我军形象的重大使命责任。虽然长期以来该栏目获得了较高的稳定收视率和覆盖率,也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但在大多数人看来,《军事报道》只不过是党和军队的喉舌、传声筒,普通老百姓对其持有的印象大体上都是“高高在上”“传统死板”以及“带有浓重宣教色彩”的党媒军媒。
概而言之,《军事报道》更多的还是站在官方立场上,像苍鹰一样在高空中“俯视众生”,而不是像鸽子一样停留在普通老百姓的屋顶“亲近于民”,这也就使得其所“告知受众的”和“受众欲知的”不能实现真正的契合统一;其报道模式也是比较固定死板、缺少灵活变通的。这在以往传统媒体掌握话语权的时代或许是可行的,也是无可置疑的。因为受众没有其它多余的渠道来获取信息,受众处于被动,媒体处于主动,受众唯有依赖传统媒体才能获取信息,当然,媒体传递什么,受众也就只能获取什么。但是,在当今全媒体时代、移动互联时代及场景时代,新媒体的发展已然颠覆了传统媒体曾经建构起来的稳固受众与媒体之间的秩序框架。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变得多种多样,接收信息的方式习惯更是各式各样。受众与媒体的地位发生了逆转,受众获得了极大的主动权,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自然会选择那些以受众为中心,为受众服务的新媒体,而不是单向的、一味的上传下达的传统媒体。因此,传统媒体必须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作出改变,再也“不能忽视受众的关注点而搞一相情愿”,也“不能脱离不同受众的思维方式而自说自话”。
本次《军事报道》的《两会零距离》专栏正是站在受众的立场,以受众为中心,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先策划调查受众对各类两会主题信息需求程度的大小,再根据需求程度大小为受众逐一解疑答惑,这就将受众放在了主导新闻报道内容的地位,体现了媒体对受众主体地位的尊重,也实现了“我们的‘告知’与受众的‘欲知’相统一”的目标。同时,该专栏还将受众在新媒体上的留言在传统电视媒体上进行了展播阅读,这无疑满足了那些留言受众上电视“出名”的心理愿望。受众在获取他们需求信息的同时,还收获了意外的惊喜,这就体现了媒体设身处地对受众进行“无微不至”的服务意识。可以说,“以受众为中心,为受众而服务”的融合报道思维是决定该专栏获得成功的前提。
二、融合过程:一次策划,多次融合
《两会零距离》专栏是将“央视军事报道”微信公众号于3月5日发起的调查投票活动贯穿于报道始终的。该调查活动取名“指尖‘政’能量,两会零距离”,为网友设计了“两会热词 您最关注的是什么”的多选问题和答案,经过广大网友投票选择后,系统便自动生成各热词的百分比数值,记者根据各个热词所占百分比的大小选择采访话题和人物,然后在第二天的《军事报道》中形成《两会零距离》专栏进行播出,为广大网友解疑答惑,传递信息;同时,栏目还筛选了微信公众平台上部分网友的留言,并在传统电视媒体上进行展播阅读。
03-25 来源:未知
08-20 来源:未知
10-24 来源:网络整理
11-10 来源:未知
05-17 来源:网络整理
08-12 来源:未知
10-17 来源:未知
01-05 来源:未知
02-26 来源:网络整理
07-26 来源: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