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优秀文化交流使者队伍,展示中国军人良好形象。依托社会资源,组织参加国家文化名家工程和“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造就更多在军内外有重大影响的领军人物。积极扶持有潜力的中青年文化骨干,参与主持重大课题、承担重点项目。注重发挥军队文学艺术、军事科学研究、军队医疗卫生、军队体育竞赛等领域资深人士的知识和经验优势,发挥学术大家、文化体育名人国际声誉和人脉优势,精心选拔爱军队、形象好、会讲军队故事,在各自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名人名家,推动他们走向社会,迈向国际,塑造和展示人民军队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为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发挥积极作用,使之成为闪亮的军队文化名片。
三、推进新闻报道创新发展
媒体是讲好中国军队故事的主体,新闻报道是媒介场域的军队形象传播的重要途径,各类媒体在新闻报道实践中都要履行好这一职责,通过改进重大典型报道、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报道和转变军事新闻文风等有效方式,不断推进媒体新闻报道的改进和创新,促进形成全媒体、多角度、立体化讲好中国军队故事的生动局面。
适应新媒体时代传播需求,改进重大典型报道。军队典型报道应与时俱进,适应网络时代传播需求,将新媒体作为首要发稿平台,抢在第一时间讲述人物故事,为后期典型工作开展积蓄声势。改进传统的典型推举模式,挖掘出符合受众审美需求的军队典型形象。借助社会优势资源,增加效果驱动式的典型报道策划,更加有效利用各种媒体资源,扩大军队典型的社会影响力。缩减篇幅冗长的长篇通讯,多采写富有人情味、生活味、故事味的新闻,使人物立体丰满、先进经验可信能学。报道内容从细节处入手,聚焦事件本身,定格典型人物最具感染力瞬间,用感性的报道方式讲述中国军人的感人故事,唤醒社会共鸣。
塑造负责任大国良好形象,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报道。及时报道中国军人无私牺牲奉献精神是塑造人民军队形象最直接、最有效、最有说服力的路径。在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尤其是处置各类危机事件和险情灾情行动中,军队媒体需深刻把握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突发性特征,第一时间赶往事件发生现场,先声夺人,抢占舆论先机。把握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公开性特征,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现场,坚持用事实说话,向世界报道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贴近基层实际需求,转变军事新闻文风。巧妙运用富有“军味”的军人语言记录军人情感世界和生活经历,用独特的军事新闻语言吸引受众关注。加强报道内容的可信度,实现由真实性到真实感的转化。放低姿态,实现报道视角由“俯视”到“平视”的转变,真正做到贴近基层、贴近官兵、贴近实际。在把握事实真实、语言准确的前提下,使用准确、生动、鲜活的报道语言,注重选用受众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普通词汇和常用词汇,把专业性强的词汇通俗化,使军事新闻更接地气。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护航和救灾行动、中外联合军演的增多,中国军队以更加开放和自信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在世界各地肩负起更多的国际担当。然而国外媒体对我军一直存在的误读和负面报道,造成国际受众对中国军队和军人的曲解。为此,讲好中国军队故事需增强我军的国际传播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使我军在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从而掌握国际舆论的主动权。
03-25 来源:未知
08-20 来源:未知
10-24 来源:网络整理
11-10 来源:未知
05-17 来源:网络整理
08-12 来源:未知
10-17 来源:未知
01-05 来源:未知
02-26 来源:网络整理
07-26 来源:网络整理